朱厚照接过稿纸,飞快扫了一遍,眼里泛起笑意——第一篇写得热血沸腾,把大同胜仗的来龙去脉说得分明,结尾还加了句“咱大明厉害,蒙古鞑子不敢来欺负咱了!”
第二篇写得针针见血,用老百姓的口气连问带骂,最后还补了句“这样的官,配当咱大明的尚书吗?”
他满意点头,拿起朱笔,在稿纸末尾写下“大明报社”四个大字,笔锋刚劲,透着帝王威严。
“写得中!就按这个印!”朱厚照把稿纸扔给能工巧匠,“回去就排版,油墨调浓点,字印大些,让老花眼都能看清!今晚排好版,明天一早必须印出来!”
“草民遵旨!”五个匠人连忙接住稿纸,小心翼翼揣进怀里,生怕折了半分。
朱厚照又看向张永:“明早,你派些机灵的小叫花子,再让东厂番子跟着,去大街上卖报,五文钱一张。”
“买不起的,也送个三五份,别让想看得人捞不着。”
“另外跟卖报的人说,有人问字,就念给他们听,必须让百姓知道写的啥!”
“奴婢遵旨!”张永躬身应下,心里已经有了画面——明天的京师大街,准得炸锅!这“大明报社”一出来,不知道要惊掉多少官绅的下巴!
“行了,跟着张永回去干活吧,干得好,朕赏你们银子、涨俸禄!”朱厚照摆了摆手。
“谢陛下隆恩!”四太监五匠人连忙磕头,跟着张永退出暖阁,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三分——跟着陛下办这种新鲜事,说不定真能发大财!
暖阁里终于清静,朱厚照对着门外喊:“让王琼进来!”
没一会儿,户部侍郎王琼快步进来,躬身行礼:“臣王琼,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坐。”朱厚照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说保定府赈灾粮有急事,具体咋回事?”
王琼坐下后,连忙掏出清单:“回陛下,保定府已发三批粮,共一万五千石,还剩八千石在顺天府粮仓。”“可昨天顺天府知府来报,周边流民又多了两千多,粮不够吃,想请陛下从江南调粮。”
朱厚照接过清单,眉头皱了皱:“江南粮船啥时候到?”
“最快还得十天。”王琼回道,“臣想,能不能先从京师粮仓调五千石去保定,解燃眉之急,等江南粮到了再补回来。”
朱厚照点头:“就这么办!明天就运粮过去,别让流民饿肚子!”
“另外,让顺天府派吏员去保定,登记流民信息——愿意回家种地的,发种子;没家的,安排去开荒,别让他们在大街上瞎晃!”
“臣遵旨!”王琼连忙躬身,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陛下虽年轻,办赈灾却想得比老臣还周全!
“回去吧,粮运的事盯紧点,有情况随时报!”朱厚照摆了摆手。
王琼行礼退出,心里却犯嘀咕——刚才在门外,见张永带着人拿“大明报社”的稿纸,陛下又在搞啥新鲜名堂?
暖阁里,朱厚照靠在软榻上,看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嘴角勾起坏笑。
明天,京师百姓就能拿到报纸了,刘大夏的名声,得在百姓嘴里彻底烂掉!而他的“舆论杀器”,才刚亮出刀尖。
他仿佛已经看到——大街上百姓围着卖报的孩子,听着大同胜仗欢呼雀跃,听到刘大夏时破口大骂,那场面,比亲自斩了刘大夏还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