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是强取豪夺的话,他就一定有十足的把握和胜算了吗?
要知道,当初他作为皇太极的弟弟,有一定资格竞争皇位的时候,都在八旗元老们的合力威逼下妥协了,而这一次他若再来争夺皇位,可就与造反无异了,八旗元老们势必比上一次还要“同仇敌忾”,会团结一致地站出来反对,他有能力将其压服吗?
更何况,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可是都还活着,且不说他们会不会跳出来与其竞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绝不会对此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的,若是再加上他们二人,多尔衮将毫无胜算!
所以,保持清廷现在这样的局面对多尔衮来说是最稳妥的,只要福临能稳坐皇位,他这个“摄政王”自然也就稳如泰山。
加之布木布泰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势必早已看透了多尔衮的处境,也为其陈明了厉害,多尔衮会倒向她,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现在,小皇帝福临的病已经痊愈,自是让多尔衮也长舒了一口气,可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自然也不敢现在就让大病初愈的小皇帝福临继续赶路了。
但是同时,他也无法再压制整个清廷要求尽快启程赶路的呼声,所以思虑再三,多尔衮最终决定,由阿济格率军护送大部队继续行进,而他则留下来护卫皇帝和太后,同时为大部队断后。
这个决定看起来似乎并不妥当,因为皇帝乃是清廷的核心,没有了皇帝,还何以称之为朝廷?
所以如果让其他人先走,而把皇帝依然留在险境之中,这根本就没有意义不是吗?
然而事实却是,多尔衮这看似荒唐离谱的决定,反倒是得到几乎整个清廷的同意,是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的。
这倒也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如今的清廷而言,皇帝,尤其是像福临这种如同傀儡一般的皇帝,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反倒是清廷这整个班底。
福临若是死掉了,他们只需要从皇太极的其他子嗣中再选一个立起来便是,但若是整个清廷覆灭了,那才叫真的玩儿完了呢!
而且很显然,多尔衮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方案来,他也笃定这些人肯定会同意自己的方案。
当天上午,建奴的大部队便从喀喇沁部启程,在阿济格的率领之下,继续像东北方向行进,而多尔衮则率领两白旗的兵马继续留在了喀喇沁部,护卫布木布泰和福临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