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 第57章 朱元璋:白银税?白银不够,宝钞管够?

第57章 朱元璋:白银税?白银不够,宝钞管够?(1 / 2)

明史…

不太好讲…

也极不容易去评…

许易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也不是站在皇帝角度。

故而!

大明的历史,还是由明朝的皇帝自己去看吧。

他这样的俗人,还是把目光聚焦在赚钱上。

哪怕朱元璋从“明史”中无法悟到什么,朱标总是行的,毕竟两家挨得近。

至于许易…

他看明史,通篇只悟到了两个字——撕裂。

其一,皇权与文官的利益争斗,与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

从土木堡之变兵权交兵部,到朱厚照自封为“威武大将军”,以“朱寿”名义发布征讨命令,重掌兵权。

再后来,兵权又彻底被文官集团垄断。

文臣统兵结果就是,军队战力越来越拉胯。

如萨尔浒之战,文臣杨镐时任辽东经略,“分进合击”对抗后金,导致明军大败。

政治上,皇帝扶持宦官与文臣党派内耗连连。

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土地利益这块也是如此。

两个皇帝落水死去,还有诸如红丸案、梃击案、宫女谋杀案等。

要说中间半点没有文臣的阴谋算计,是绝对无法令人信服的。

比如:

为阻拦明宪宗开海,刘大夏声称烧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结果后来他的家族却成了沿海最大海商,疯狂走私贸易。

这些利益争夺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上层奢靡贪婪与底层煎熬的扭曲社会态势。

其二,商品、白银经济繁荣,农业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明穆宗朱载坖,嘉靖皇帝之子,解除海禁。

史称“隆庆开关”。

“禁之太严,奸民势穷,必至为盗。”

“自纳饷过洋之利开,狡之徒咸趋利畏法。”

“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

自此,民间海外贸易合法化,白银流入量激增。

统计称,隆庆元年自崇祯十七年,七十年间,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达三亿三千万两,占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是一半。

可白银流入,商业上的发达,却没有让百姓受益。

富商大贾将盈利赚来的钱购置田地,又挂在士绅名下躲避纳税,土地兼并越演越烈。

占有少量土地的平民承担更多赋税,无力担付,形成病态的循环。

其三,利益新风潮和儒家传统为官之道的对立。

利益驱动之下,官员和商贾互相勾结。

官场之上,“追名逐利”、“营私肥家”之风日盛。

官员嘴里高喊“仁义道德”、“祖制”,却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朝堂上,有识之士想要“改革”,却遭遇利益集团的莫大的“反对阻力”。

要么同流合污,如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徐阶,扳倒严嵩,自己也陷入腐败泥潭。

要么坚守理想,在浊水中摸爬滚打,如张居正之流。

综合看下来,繁荣下的大明王朝…

——皇帝与文臣割裂,与商贾割裂,与百姓割裂。

——文臣之间互相割裂,党派林立,诸如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等。

甚至连明朝灭亡,南明各个政权之间也在内讧。

一个无比强盛,可以称霸世界的强国,却在撕裂和内讧中丧失一切机遇,如何不叫人唏嘘?

许易原本想着将利益统一起来,家国一体。

士农工商,合众生之力为大明打下坚实的基石。

如今看来,是他太过追求圆满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去势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