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2 / 2)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嗯,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14

14 人物细节描写必须都是有用的

对自己妻子的称谓是官方和社会性的,就如是他的助手或秘书一般。华威先生的浮夸做作在这一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15

15 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这是华威先生赶赴的第三个会场,依旧是抢风头,谈自己言之无物的讲话。作者穿插描写他和酒友的对话,一是削弱情境设置的重复感;二是向读者强调华威先生就是一个不分白天夜晚混迹于会场和酒场的官场混混。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微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16

16 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三次提到的领导中心作用,将华威先生恨不能自己成为领导中心作用中的这个领导的心思放大。就如戏剧中的表演**部分,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接下来的描写走向更加好奇。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吗?”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17

17 借用

借他人的对话,说出华威先生的心里话。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吗?”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18

18 讽刺辛辣的重彩一笔

连妇女界的保婴会,华威先生都不会放过在其中谋取职位。这个人物的权力欲被这一笔描写拉至满点。人物形象牢牢地立于文中,哪怕是接近小说结尾也没有松垮。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19

19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冲突

怎么让华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结尾的时候依旧出彩?作者笔下分层次来收尾。在青年学生和他的对话冲突间,借青年学生的话,总结了华威先生的形象特质:“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在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20

20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心理活动

华威先生害怕的不是青年学生的质问,而是居然有他不知道也没有参加上的会议,这正是让他慌乱忧心的原因。他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能谋取职位的会议。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咝咝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21

21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点题

再次确立这个人物的鲜明特点,这一句也是华威先生与读者的对话,告诉读者,这就是永远追逐名利权欲的华威先生。省略号隐喻着这个类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何其多。

阅读赏析

《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蓉生在家里》——在当代,张天翼更多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作为早在民国时期就活跃在文坛上,以创作讽刺小说见长的狄更斯式的作家,张天翼所著短篇小说的高水准不应被忽略。

用讽刺辛辣的手法,写尽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类型人物。张天翼幽默戏谑的笔锋下,隐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不是直白地进行批判和说教,甚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隐没在文字背后。他的文学作品用简洁的文体和生动、准确的语言对白,推动人物发展。张天翼的短篇小说最鲜明和引人之处就在于具有喜剧感、戏剧性。人物的独白、对话、无一处浪费之笔。

《华威先生》就是这样一部文笔凝练、简洁,富于戏剧张力,让人读感生趣的短篇讽刺小说。

张天翼几乎只用对话编排,便把华威先生这个官场老油棍的形象完美地展现给读者,甚至这部小说的对话可以直接呈现于舞台。

阅读延伸

1.请你谈谈对话在《华威先生》这篇小说中起到的作用。

2.请你仿写《华威先生》,试着描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

3.推荐阅读张天翼在民国时期的三部优秀小说:《洋泾浜奇侠》《在旅途中》《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