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
阅读批注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哎,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1
1 开篇
看似见山直叙,实则是一小伏笔。用华威先生这句假意惺惺的谦虚引出下文他的真实形象。
探索思考
张天翼最好的短篇小说,皆属于讽刺辛辣的题材。让我们一起看,在张天翼是如何用白描侧写及大量动感生趣、颇具台词感的语言对白,将一个虚浮,势利,热逐名头官职,自以为是假大空的抗战时期的官僚华威先生的形象,牢牢地立于文中,展示给读者看。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2“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2 转折
笔锋陡转,不给文中的“我”反应的时间,用“立刻”来凸显华威先生急不可耐的显摆。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3
3 夸张手法
刘主任的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王委员连打三个电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两个‘硬’字的运用和强调“我”怎么跑得开呢,让华威先生自以为是的做派起到更加强烈的文字阅读效果。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跷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4
4 外在形象描摹
这段形象的摹写,就如给华威先生量身打造了一副永久蜡像。他的语言对话是动态的、高频的;他的外在形象却是固化的,永远的。这样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也会让读者对这个人物能有所牢记。倘若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必然就会联想到华威先生。时的时代,有不少如华威先生一样的官僚人物。他们不学无术,混迹于官场,伪善市侩,只为自己的名利而奔忙。这是作者基于当创作出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之一,便是通过大量含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和对话,来表达自己对这一类政客官僚的批判。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5
5 动词运用的高级手法
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及字眼都是动态的:跑、踱着、千步、叮当、抢等。密集的动词铺写强调了谁也快不过华威先生的包车。 这一段就如默片时代的电影镜头,镜头里的场景、人物快速地切换、快速地表演。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感趣味加深。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6
6 语言描写
主要人物的语言描写,没有丝毫的废笔。紧紧扣住人物形象来表述,相得益彰,起到了生动、有趣的效果。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7
7 声音助词的作用 顺便踏响的包车
踏铃声在提醒会场的人们——我到了。华威先生想要树官威的心理活动用外在的声音表现出来。
同志们彼此看着:嗯,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8
8 有意味的众相描写
明写暗指华威先生的气势派头其实是自以为是的虚夸,人们对他出现的反应和他自我感觉的良好形成鲜明对比。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一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9
9 人物心理活动外化描写
这一段描写就如话外旁白,将华威先生一个人的内心独角戏讲给读者听,有画面感和戏剧感的内张力。戏剧性则是张天翼短篇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10
10 反讽的写法
“客气”和“顶远”这两个词语的用法,是强调式的反语。不大肯当主席的华威先生其实非常觊觎主席的职位,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看似是无意主席之位的疏远动作,却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写法。每一字、每一句到每一段,都是讲究、紧凑、步步精确地去写。比直白的讽刺更为高级。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
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刮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的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刮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刮了一根洋火。11
11 细节描写精准
并没有点燃的雪茄烟和不停刮着的洋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辅助道具。这一段人物情绪发展的节奏,张弛之间用雪茄烟和洋火来调节。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12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12 全文**描写段落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这里作者的明写是表示一种微笑,实则也是暗喻。华威先生成功地抢到了主席该有的架势和风头,内心的激动和得意通过脸部肌肉的耸动表现出来。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13
13 细节刻画
如果这里作者用扶着主席,搀着主席,握着主席的手来描写,都没有“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这个动作所带的轻蔑的语感讽刺华威先生的势利、小人心态更有力。
“嗯,嗯,嗯。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