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众人的帮忙,朱子平也还借了钱办婚事。“勉强”一词突出了他这个婚礼办理得不易,其实也奠定了人生而不易的基调。
结婚的生活,你还不曾经过。我老实对你说,新婚的第一年,的确是很有乐趣的生活。我的内人,人极温和,他晓得我的艰苦,我们从不肯乱花一个钱。我们只用一个老妈,白天我上陈家教书,下午到女师范教书,他到蒙养院教书。晚上回家,我们自己做两样家乡小菜,吃了晚饭,闲谈一会,我改我的卷子,他陪我坐着做点针线。我有时做点文字卖给报馆,有时写到夜深才睡。他怕我身体过劳,每晚到了十二点钟,他把我的墨盒纸笔都收了去,吹灭了灯,不许我再写了。11
11 描写
作者以平静的笔调描写了朱子平的婚后生活,展示了他们既勤俭节约又努力向上的样子。温和体贴的妻子,努力赚钱的丈夫,为文章添加了些许温情,令人不禁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一点儿期待。
小山,这种生活,确有一种乐趣。但是不到七八个月,我的内人就病了,呕吐得很利害。我们猜是喜信,请医生来看,医生说八成是有喜。我连忙写信回家,好叫家母欢喜。老人家果然欢喜得很,托人写信来说了许多孕妇保重身体的法子,还做了许多小孩的衣服小帽寄来。
产期将近了。他不能上课,请了一位同学代他。我添雇了一个老妈子,还要准备许多临产的需要品。好容易生下一个男孩子来。产后内人身体不好,乳水不够,不能不雇奶妈。一家平空减少了每月十几块钱的进帐,倒添上了几口人吃饭拿工钱。家庭的担负就很不容易了。
过了几个月,内人身体复原了,依旧去上课,但是记挂着小孩子,觉得很不方便。看十几块钱的面上,只得忍着心肠做去。
不料陈老先生忽然得了中风的病,一起病就不能说话,不久就死了。他那两个宝贝儿子,把老头子的一点存款都瓜分了,还要赶回家去分田产,把我的三个小学生都带回去了。12
12 前后照应
前文曾说陈老先生的两个儿子不成器,此处写他儿子的行为,正在情理之中,照应了前文。但同时,他们的这番行动,也使朱子平的生活雪上加霜。
我少了二十块钱的进款,正想寻事做,忽然女学堂的校长又换了人,第二年开学时,他不曾送聘书来,我托熟人去说,他说我的议论太偏僻了,不便在女学堂教书。我生了气,也不曾再去求他了。
伯安那时做众议院的议员,在国会里颇出点风头。我托他设法。他托陈老先生的朋友把我荐到大学堂去当一个事务员,一个月拿三十块钱。
我们只好自己刻苦一点,把奶妈和那添雇的老妈子辞了。每月只吃三四次肉,有人请我吃酒,我都辞了不去,因为吃了人的,不能不回请。戏园里是四年多不曾去过了。
但是无论我们怎样节省,总是不够用。过了一年又添了一个孩子。这回我的内人自己给他奶吃,不雇奶妈了。但是自己的乳水不够,我们用开成公司的豆腐浆代他,小孩子不肯吃,不到一岁就殇掉了。内人哭的什么似的。我想起孩子之死全系因为雇不起奶妈,内人又过于省俭,不肯吃点滋养的东西,所以乳水更不够。我看见内人伤心,我心里实在难过。
后来时局一年坏似一年,我的光景也一年更紧似一年。13内人因为身体不好,辍课太多,蒙养院的当局颇说嫌话,内人也有点拗性,索性辞职出来。想找别的事做,一时竟寻不着。北京这个地方,你想寻一个三百五百的阔差使,反不费力。要是你想寻二三十块钱一个月的小事,那就比登天还难。到了中、交两行停止兑现的时候,我那每月三十块钱的票子更不够用了。票子的价值越缩下去,我的大孩子吃饭的本事越大起来。14去年冬天,又生了一个女孩子,就是昨天你看见我抱着的。
13 类比
作者轻描淡写,将朱子平一年紧似一年的光景与一年坏似一年的时局类比,其实是将个人的小命运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暗示出时代对人的影响。
14 对比
找一个三百五百的阔差使反不费力,想找二三十块钱一个月的小事比登天还难,这是第一个对比;票子的价值越缩,朱子平孩子的饭量越大,这是第二个对比。通过这两个对比,作者鲜活地展现出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易,突出朱子平的窘迫。
我托了伯安去见大学校长,请他加我的薪水,校长晓得我做事认真,加了我十块钱票子,共是四十块,打个七折,四七二十八,你替我算算,房租每月六块,伙食十五块,老妈工钱两块,已是二十二块钱了。剩下五块大钱,每天只派着一角六分大洋做零用钱。15做衣服的钱都没有,不要说看报买书了。大学图书馆里虽然有书有报,但是我一天忙到晚,公事一完,又要赶回家来帮内人照应小孩子,那里有工夫看书阅报?晚上我腾出一点工夫做点小说,想赚几个钱。
15 列数字
作者以列数字的方式将朱子平的工资和花费一一展现,一目了然,让读者对他的窘迫生活有了更为真实的感受。
我的内人向来不许我写过十二点钟的,于今也不来管我了。他晓得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非寻两个外快钱不能过日子,所以只好由我写到两三点钟才睡。16但是现在卖文的人多了,我又没有工夫看书,全靠绞脑子,挖心血,没有接济思想的来源,做的东西又都是百忙里偷闲潦草做的,那里会有好东西?所以往往卖不起价钱,有时原稿退回,我又修改一点,寄给别家。前天好容易卖了一篇小说,拿着五块钱,所以昨天全家去逛中央公园,去年我们竟不曾去过。
16 对比
睡眠时间由之前的十二点钟前变成如今的凌晨两三点,很明显地写出了朱子平如今缺钱的无奈。
我每天五点钟起来,冬天六点半起来——午饭后靠着桌子偷睡半个钟头,一直忙到夜深半夜后。忙的是什么呢?我要吃饭,老婆要吃饭,还要喂小孩子吃饭——所忙的不过为了这一件事!17
17 设问
设问运用得恰到好处,能给人一定的启发。作者在这里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调朱子平所忙的不过是“吃饭”这样的事实,就很有针对性。
我每天上大学去,从大学回来,都是步行。这就是我的体操,不但可以省钱,还可给我一点用思想的时间,使我可以想小说的布局,可以想到人生的问题。有一天,我的内人的姊夫从南边来,我想请他上一回馆子,家里恰没有钱,我去问同事借,那几位同事也都是和我不相上下的穷鬼,那有钱借人?我空着手走回家,路上自思自想,忽然想到一个大问题,就是“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我一头想,一头走,想入了迷,就站在北河沿一颗柳树下,望着水里的树影子,足足站了两个钟头。等到我醒过来走回家时,天已黑了,客人已走了半天了!
自从那一天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天我不想到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从睡梦里喊着“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18
18 疑问式收尾
作者以朱子平的问来收尾,明显加强了语气,同时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赏析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曾经在自己的很多文章中探寻过人生的意义,而这一次,他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表达这一哲学主题,显得十分生动。这篇文章以“我”和朱子平老友重逢作为切入点,以朱子平关于“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个问题为引子,很自然地引出他的人生经历。而在讲述朱子平的经历时,作者很巧妙地以他大篇幅的个人独白来支撑,这样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更有一种代入感,能令读者很轻松地走进作者的笔端。
让我们来看看,朱子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的记忆中,他曾“要算一个很有豪气的人”,但如今的朱子平,却是一个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了的男人,“头上已有许多白发了”。在朱子平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认认真真地生活:他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结婚生子;他也努力上进、勤俭节约,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蝇营狗苟的命运,以至于一直想着一个问题——“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此外,作者在讲述朱子平的个人经历时,也不忘对当时的社会作刻画:“后来时局一年坏似一年”“票子的价值越缩下去”……作者以此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对朱子平的影响,更彰显出个人命运在社会面前的渺小。作者虽然没有在最后给予“一个问题”一个完全的答案,却令我们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意义产生思考,这就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阅读延伸
1. 朱子平为何会对“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个问题产生执念?
2. 你如何理解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