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2 / 2)

10 比喻

将婶婶比作“吃过我的蟋蟀的那只黑鼠”,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婶婶的不喜。此外,这样的比喻也具有孩子的童真。

“爸爸怎么咧?”

“婶婶坏透了!”以及这样说。11

11 语言描写

小小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父亲,只会来来回回地这样说,突出了幼小的“我”的无奈。

可是乳妈不回答,她老是痴呆呆地望着外面,一直到父亲走回书房去,才转过脸来,视一下我,又温柔又诚恳地说:

“去看爸爸去!爸爸要是在叹气,你就唱歌给他听。记得么?你就唱歌给他听。月亮姊姊!”

我也念着父亲,一听了乳妈这样说,便很快地跑去了。

“爸爸!”到了书房门口,我喊。

父亲似乎不曾听见,他还在一声一声的叹着气。

“爸爸!爸爸!”于是我又连着喊,并且大声了。

“你来做什么呢?父亲一面开起门,一面问,“你今天是算学课么?”他的叹气已停止了。

“是的,爸爸!”我回答,便走了进去。

父亲转过身,坐在书橱旁边的躺椅上,将我抱在他的怀里。他轻轻地抚摩我的头发,摸我的脸,还用他的嘴唇来亲我的嘴。

“痒咧。”我忽然说,因为他的胡须又长长了。

“真的,”他赶紧接上说。“爸爸好几天忘了刮胡子了。”于是,他便将脸颊挨着我,安静而且慈蔼地挨着我。这样的经过了很长久的时候了,他才偏开脸去,微笑地说:

“这不痒么?”

“不痒。”12

12 动作、对话描写

将“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摩“我”的头发和脸,并亲“我”,父亲的这一连串动作无不彰显出他对“我”的爱。而“我”与父亲关于“痒不痒”的对话描写,也很具生活气息,写出了父亲和孩子互动的鲜活场面。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父亲“微笑”,令人动容。

他微笑了。

但不久,似乎快乐的笑意刚刚到了唇旁,父亲又忽然很愁苦的沉默了。他的疲倦的眼睛呆望着挂在壁上的一张年青女人的相片。从他的脸上,我看出父亲又沉思在既往的恩爱里,想念着无可再得的一种家庭幸福了。

“爸爸!”我害怕父亲这样的沉默,便叫他。

但他的眼睛还盯着壁上。

“爸爸,他又想到妈妈了!”于是我悄悄地想着。

这样,仿佛有很久了,父亲才恍然转过脸来,问我:

“美康!你认得那相片么?”似乎他已忘却常常告诉我的话了。

“是妈妈!”我回答。“妈妈,她前几天还来到我**哩!”我想起做过的那个梦子。

“妈妈好么?”

“好!”

“你喜欢妈妈不是?”

“喜欢。”我看一下他的脸,接下说:“爸爸,你也喜欢……”13

13 对话

“我”和父亲的这番对话从正面提到了“我”的妈妈。作者透过父亲的问话及“我”戛然而止的话,暗示出父亲的心里一直想着“我”的妈妈,而这其实也是他和“我”的后母的矛盾所在。

因为我忽然想到父亲的苦恼,以下的话便咽住了。

但父亲已低了头,摇起腿儿,很伤心地沉默了。

他的眼里便慢慢地闪起了泪光。

“你到乳妈那里去吧,爸爸现在要做事哩。”他终于托故的说。

于是从他的怀里,把我抱下去,同时他自己也站了起来,又开始那种无聊赖的背着手儿走来走去了。

“爸爸又快活了!”我想:却还站在门边,望着他。

“你去吧,”他又要我走。“到乳妈那里去,念一点书……爸爸现在也要睡去了。”

这一夜,也和平常一样,做过了我所习惯的固定的事情,乳妈便把我躺到**,拍着我,不久我便睡着了。在睡里,我迷糊地看见许许多多象霞彩那样的幻影,以及年青的母亲的微笑,和长满着胡须的父亲的苦恼,叹息,……14

14 对比

母亲的微笑和父亲的苦恼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父亲的痛苦。

“妈妈要来抱我哩!”在梦里我见到母亲向我走来,张开着双臂,我这样暗暗地说。

然而正在欢乐的迷离的时候,忽然奔来了一种异样的纷乱和叫喊,象市场里屠宰牲口似的,于是我惊醒了。15

“乳妈!乳妈!”我恍惚的彷徨地喊。

15 比喻

“屠宰牲口”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纷乱的场景,很有感染力。

“乳妈在这里!”她赶紧安慰我,轻轻地拍着我的背上。“你乖乖地睡吧,乖乖地睡吧!”

于是我又睡着了。

第二天,我醒起来,乳妈便非常忧戚的向我说:

“美康!昨天不要上学校去了;现在和我看爸爸去吧!”她的声音凄切极了。

到我们走进父亲书房,那里面已纷纷乱乱地塞满着人了。这时候,父亲是直挺挺地躺在木榻上,闭着眼睛,胸部不住地起伏着,嘴旁流着涎沫,脸色又憔悴又惨白,在他的身体的周围流**着一种熏臭的酒的气味。那张挂在壁上的我母亲的相片,已紧紧地被他的手重重的压在胸前,有些损坏了。16

16 细节描写

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父亲此时悲惨的状态,既交代了前文纷乱的由来,也直接表现出父亲此时的“可怜”,突出他内心的痛苦。而对他将“我”母亲的照片紧紧地压在胸前这一情节的描写,更是表现出他对“我”母亲的深深的眷恋。

“你丢下我!你怎样的忍心!你丢……”

在许多人忙乱的里面,我常常听见父亲在沉醉中这样又悲伤又凄惨地一声声的喊着。17

17 语言描写

以父亲悲惨和凄切的语言结尾,进一步深化出他此时的痛苦。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想念,也在这一声话语中被拉到极致。行文至此,读者俨然可以明白父亲和婶婶的矛盾冲突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能进一步感受到“我”所说的父亲的“可怜”是为什么。

阅读赏析

胡也频的这篇《父亲》是以设置矛盾冲突来谋篇布局的。父亲将他全部的爱都给了“我”的母亲,因此他没有办法再全心全意地爱婶婶,这导致了他与婶婶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具体的行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明这个原因,而是先在开篇表达出全文的情感基调——“我非常地可怜我的父亲”,令人产生好奇,之后便将描写的矛盾焦点设置在父亲和婶婶的吵架上。他以非常细致的笔触书写父亲在吵架后的“变态”表现,并先以旁人的语言表明他们吵架是因为婶婶“败坏门风”,令读者以为这才是父亲痛苦的原因。但是,随着作者对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展开,“我”早逝的母亲被人一点点提起,事情的真相也被慢慢揭开:原来“我”的母亲才是父亲和婶婶真正的矛盾中心。行文至此,读者自然也能明白父亲的“可怜”从何而来。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达到了一种反转式的效果,很有冲击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阅读延伸

1.“我”为什么觉得婶婶“坏透了”?

2.你觉得文中的“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