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岛(2 / 2)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大冷了,不会。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衣,何必再回到电影园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6

6 情景交融

这一段既是从姑娘、妇女们的角度写她们迎接春天的行动,也从她们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热切迎接春天的举动中表现出作者对她们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进步女性的肯定和鼓励。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7

7 侧面描写

春天不仅唤醒了花草,也让人随着花草“复活”了。此处作者写小孩到公园玩耍、喂猴子、看鹿、吃樱桃等活动,显示出五月青岛的无限趣味。人物是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的美不仅在于自然界的万物复苏,作者通过写学生、孩子在春天丰富的活动,侧面反映了五月青岛的生机与活力。

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天的买卖呀。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做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饮冰室,也找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8

8 直抒胸臆

外国战舰和各处阔人的到来挤占了平民百姓欣赏青岛春意的空间,这些“钱多”又“威风”的外来者们并不会真正欣赏青岛的山水,作者为这种局面感到无奈和惋惜,也为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感到忧虑。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安慰,也反映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赏析

本文原载于1937年《宇宙风》杂志,当时的青岛名义上在国民党的管辖范围内,但已有日本、德国等外国势力盘踞,作者在文章中写道的“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五月的青岛》既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他选择了五月这个属于青岛人的时间,写景的同时也表现青岛当地学生、妇女、孩童的可爱与美好,文字洋溢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老舍先生格外注重遣词造句。在本文中,他多次使用动词描述花朵盛开、山谷草绿等静态的场景,力图从每一个细节展现青岛的春意。同时,他多次使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增加文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阅读延伸

1.文章写了五月的青岛的哪些景象?

2.五月青岛的海有哪些特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征的?

3.结合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