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堂游记(2 / 2)

5 对比

作者将松堂内的无梁殿与天坛的无梁殿和南京的灵谷寺进行对比,借天坛无梁殿之小和南京灵谷寺之暗淡反衬松堂无梁殿高大不凡的气势。对比的手法能够突出写作对象的特征,增进读者对其了解,使用对比手法时要注意找准写作对象的特征,还要选择恰当的对比物。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6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7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6 比喻

暗夜里的松树与白天挺拔刚健的样子截然不同,将松树的长影子比作“鬼物”,渲染了黑暗中阴森恐怖的气氛,显示出松堂多变的环境风格。

7 比喻、拟人

作者将隐在云里和树缝的月亮比作乡下姑娘,并将它的遮遮掩掩拟作女孩羞答答的情态,饱含着无穷的美感与情趣。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应注意把握写作对象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喻体。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8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8 拟人

此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屋顶高大、暮色浓重,微弱的光线显得夜色更为沉寂。“怯怯”表现了烛光微弱,“压着”“喘不过气来”则进一步具象化了这种视觉感受。

阅读赏析

朱自清擅长通过融情于景的方式借景抒情,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也富有情趣美和意境美。《松堂游记》是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的代表作品,记录了他在游览松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布局手法,一方面按照从出发到游览的过程记录了作者一天的生活,另一方面按照观赏顺序,按由外向内再向外的顺序介绍松堂内外的不同景致,时空交错之中,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井然。

在景物描写方面,文章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朱自清平实中富有新意的写作特征,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同时,作者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静与动、明与暗、清幽与喧闹对比来写,进一步彰显了松堂层次多样的美,使得原本平常的松堂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所在。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赋予景物无穷情趣,使叙述更为生动活泼、真实可感,在阅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后,相信你也会对修辞手法的妙处有自己的体会。

阅读延伸

1.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顺序写松堂的?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

2.分析文章结尾处“远近几声犬吠”的表达效果。

3.本文的语言简洁、自然,让人感受到作者非同寻常的语言魅力。试着从文中找出一段文字,分析它是如何表现这种语言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