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2 / 2)

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5

5 心理描写

作者将自己再次听到野猫声音的紧张心情生动地呈现出来,接连用两个问句将读者代入了相同的情境,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揭示野猫光临的真相起到铺垫的作用。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6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6 景物描写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往往需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摹,方能获得生动的表达效果。这一段中,作者按照从视觉到听觉的顺序,生动还原了自己进入“现场”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写景的方法层层递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悬念感。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阅读赏析

《猫的故事》以作者被猫“打扰”的遭遇和对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叙述了野猫为了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冒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文章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为读者营造出一个颇具悬疑感的野猫“犯罪现场”,带领读者一步步侦破野猫“入侵”的真相,从而使文章形成抽丝剥茧的叙述效果。与此同时,作者对猫的情感也从厌恶、憎恨、同情升华为赞美,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传达出对母爱的礼赞。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将性情、经验、学识熔于一炉,他在《文学的纪律》一书中说道:“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他的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散文集更是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成为继周作人之后的闲适派散文大家。

阅读延伸

1.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猫?主要交代了有关猫的哪些故事?

2.作者对猫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使用了大量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试着找出这些词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