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2 / 2)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5

5 语言描写

此处刻画了黄昏中女人们哄孩子的对话,借女人们对孩子的安慰表现出她们对家人归来的祈盼。但从前后文中读者可以看到,很多男人不会回来了,这也让女人们的期待变成了没有结果的自我安慰,使得她们的等待更加悲凉。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6

6 比喻、语言描写

作者将狼嗥比作人的哭泣,生动刻画出阴雨天夜晚的恐怖凄惨。即使身处狼的威胁中,母亲们却并无抵御之策,只能用吓孩子的方式止住他们的哭声。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形象表现了她们的无奈和痛苦,进而表达出战争对人的伤害。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7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的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足迹,同糍耙一样印在雪里。

7 反衬

长街的“不寂寞”是因为人们要与狼争斗,此处的“热闹”极尽讽刺地写出了军阀混战中百姓的悲惨遭遇,侧面控诉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阅读赏析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辨。《街》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还原了失去男人的长街里女人们日复一日的痛苦生活,由此窥见了战争影响下百姓的悲惨遭遇。

文章中,作者无一句对战争或军阀的直接控诉,但又句句在借长街的惨状抨击战乱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在描写手法上,《街》从一个偏远小城里看似热闹的生活场景,反衬出因战争痛失家人的女人们的寂寞。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小城的一天,借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将一个个孤独、坚强又无助的女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以乐景写哀情更是显示出无限的感染力,无知孩童的乐、初嫁新妇的喜,反衬出身在围城的丧偶女人们的无尽悲凉,显示出作者的悲悯之心。

阅读延伸

1.作者在开篇写到“寂寞的长街”,又在后文中多次提到长街“不寂寞”,这种写法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

2.文章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的?这样的写法有怎样的好处?

3.文章中的哪一个场景最能打动你?分析作者在刻画这一场景时运用了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