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蟹肉有许多种吃法,烧白菜,烧鱼唇,烧鱼翅,都可以。蟹黄烧卖则尤其可口,唯必须真有蟹黄蟹肉放在馅内才好,不是一两小块蟹黄摆在外面作样子的。蟹肉可以腌后收藏起来,是为蟹胥,俗名为蟹酱,这是我们古已有之的美味。《周礼·天官·庖人》注:“青州之蟹胥。”青州在山东,我在山东住过,却不曾吃过青州蟹胥,但是我有一家在芜湖的同学,他从家乡带了一小坛蟹酱给我。打开坛子,黄澄澄的蟹油一层,香气扑鼻。一碗阳春面,加进一两匙蟹酱,岂止是“清水变鸡汤”?6
6 反问
“岂止”即是“不止”,使用反问句式,语气比陈述句更加强烈,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绪。
海蟹虽然味较差,但是个子粗大,肉多。从前我乘船路过烟台威海卫,停泊之后,舢板云集,大半是贩卖螃蟹和大虾的。都是煮熟了的。价钱便宜,买来就可以吃。虽然微有腥气,聊胜于无。生平吃海蟹最满意的一次,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安哲利斯港的码头附近,买得两只巨蟹,硕大无朋,从冰柜里取出,却十分新鲜,也是煮熟了的,一家人乘等候轮渡之便,在车上分而食之,味甚鲜美,和河蟹相比各有千秋,这一次的享受至今难忘。
陆放翁诗:“磊落金盘荐糖蟹。”我不知道螃蟹可以加糖。可是古人记载确有其事。《清异录》:“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梦溪笔谈》:“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大抵南人嗜咸,北有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7
7 虚写
作者对蟹的了解并不止于他的亲身经历,在本段中他还通过引用有关蟹的文章向读者介绍更多蟹的吃法。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容,让读者对蟹的了解逐渐深入,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喜爱吃蟹、热衷于研究吃蟹。
如今北人没有这种风俗,至少我没有吃过甜螃蟹,我只吃过南人的醉蟹,真咸!螃蟹蘸姜醋,是标准的吃法,常有人在醋里加糖,变成酸甜的味道,怪!
阅读赏析
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出身名门的梁实秋对生活有着别样的专注和研究,是被世界公认的一代华语文化宗师。与此同时,梁实秋先生还是有名的“美食大家”,《雅舍谈吃》便是他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在《雅舍谈吃》中,每篇文章都以食物名字命名,从故乡美食到天下名吃无所不包,本文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梁实秋先生曾说:“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在本文中我们既会因他笔下的美食馋涎欲滴,也同时领略了大千世界的精彩,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也启示我们,用心观察、勤于积累,才能发现生活的更多妙处,提升写作水平和审美趣味。
阅读延伸
1.参考文章的写作顺序,归纳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蟹”?
2.文中交代了作者几次吃蟹的经历,你对哪一次的描写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