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之趣(2 / 2)

7 动作描写

在描写祖父独酌的情景之前,作者先清楚无误地声明“独酌是很有意思的”。为了体现这种“有意思”,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这幅“独酌图”里的每个细节:“锡的酒壶”“黄色的酒”“白磁小杯”“喝了一小口”“放下(酒杯)”“拿起筷子”,等等,让读者慢慢地观赏。尤其在“喝了一小口”之后,作者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真正一小口”,把行文节奏拉得更慢了一些,充分地衬托祖父的“不匆不忙”,表现出他独处时自在闲适的心境,独酌的趣味恰在于此。

这样的,他消磨过了一个中午和一个黄昏。天天都是如此。我没有享受过这样的乐趣。然而回想起来,似乎他那时是非常的高兴,他是陶醉着,为快乐的雾所围着,似乎他的沉重的忧郁都从心上移开了,这里便是他的全个世界,而全个世界也便是他的。8

8 心理描写

前面通过描写动作来表现祖父的心境,这里则是对其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述。“非常的高兴”“陶醉”“快乐”等是简单直白的形容,“雾”是形象地表达快乐情绪的广阔、充盈;“这里便是他的全个世界,而全个世界也便是他的”是对祖父进入忘我境界的生动具体的描述。

别一个宴之趣,是我们近几年所常常领略到的,那就是集合了好几个无所不谈的朋友,全座没有一个生面孔,在随意的喝着酒,吃着菜,上天下地的谈着。有时说着很轻妙的话,说着很可发笑的话,有时是如火如剑的激动的话,有时是深切的论学谈艺的话,有时是随意的取笑着,有时是面红耳热的争辩着,有时是高妙的理想在我们的谈锋上触着,有时是恋爱的遇合与家庭的与个人的身世使我们谈个不休。每个人都把他的心胸**裸的袒开了,每个人都把他的向来不肯给人看的面孔显露出来了;每个人都谈着,谈着,谈着,只有更兴奋的谈着,毫不觉得“疲倦”是怎么一个样子。酒是喝得干了,菜是已经没有了,而他们却还是谈着,谈着,谈着。9那个地方,即使是很喧闹的,很湫狭的,向来所不愿意多坐的,而这时大家却都忘记了这些事,只是谈着,谈着,谈着,没有一个人愿意先说起告别的话。要不是为了戒严或家庭的命令,竟不会有人想走开的。虽然这些闲谈都是琐屑之至的,都是无意味的,而我们却已在其间得到宴之趣了;——其实在这些闲谈中,我们是时时可发现许多珠宝的;大家都互相的受着影响,大家都更进一步了解他的同伴,大家都可以从那里得到些教益与利益。(“再喝一杯,只要一杯,一杯。”)

9 排比反复

作者在此处使用的排比手法不是列举人们各自不同的状态,而是表现人们共同的状态,且每一句的状态也都是同一个含义,只是表述有所差别。通过重复地使用“每个人……”和“谈着”,增强语气,将情绪一层层地渲染推进,烘托出一种整体和乐的氛围。

“不,不能喝了,实在的。”

不会喝酒的人每每这样的被强迫着而喝了过量的酒。面部红红的,映在灯光之下,是向来所未有的壮美的丰采。10

10 外貌描写

在表现饮酒过量的人时,人们通常用戏谑调侃的笔调描绘他们滑稽的姿态面貌,这基于人们对醉酒行为的不认可态度。作者在此处对醉酒者的外貌进行了积极正面的描写,强调醉酒的“美态”,表达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圣陶,干一杯,干一杯,”我往往的举起杯来对着他说,我是很喜欢一口一杯的喝酒的。

“慢慢的,不要这样快,喝酒的趣味,在于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在于‘干杯’。”圣陶反抗似的说,然而终于他是一口干了,一杯又是一杯。

连不会喝酒的愈之、雁冰,有时,竟也被我们强迫的干了一杯。于是大家哄然的大笑,是发出于心之绝底的笑。

再有,佳年好节,合家团团的坐在一桌上,放了十几双的红漆筷子,连不在家中的人也都放着一双筷子,都排着一个座位。小孩子笑孜孜的闹着吵着,母亲和祖母温和的笑着,妻子忙碌着,指挥着厨房中厅堂中仆人们的做菜,端菜,那也是特有一种融融泄泄的乐趣,为孤独者所妒羡不止的,虽然并没有和同伴们同在时那样的宴之趣。11

11 场面描写

这段场面描写主要着墨于人物的动作状态,“闹着吵着”“温和的笑着”“忙碌着”“指挥着”“做菜”“端菜”,人物之间相互衬托,各自在其中保持着均等的分量,使得场面既热闹又祥和。这样的家庭宴会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平和的,和密友宴会的激昂热烈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一对恋人独自在酒店的密室中晚餐;还有,从戏院中偕了妻子出来,同登酒楼喝一二杯酒;还有,伴着祖母或母亲在熊熊的炉火旁边,放了几盏小菜,闲吃着宵夜的酒,那都是使身临其境的人心醉神怡的。

宴之趣是如此的不同呀!

阅读赏析

作者写“宴会的乐趣”,却用相当的篇幅描写了一些“宴会的无趣”。在作者看来,不相熟的人之间出于礼节的需要而强行聚到一起交谈和用餐,纯粹是一件浪费光阴的事,每一场都是“走形式”。作者自嘲在这些无聊宴会中的尴尬窘态,表达了对“无意义社交”的强烈不满。

写完无趣的宴会之后,作者开始写有趣的宴会。无论是独自一人静静品酒、和三五好友酣畅闲聊,还是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爱人之间的私密对饮,在作者看来,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宴会。因为在这样的宴会中,人们不必装腔作势,而可以做自己。文中对幽默技巧的使用都在描写无趣宴会的部分,主要通过放大人物的神态动作细节来突出他们的窘迫不适和氛围的窒息感,情景十分可笑,连读者都替他们感到尴尬。对有趣宴会的描写则多用排比的手法渲染人们的热烈情绪,颇具感染力,与前半部分形成强烈反差。

文章名为“宴之趣”,实际写的是“为人处世之趣”。作者反感交际场上的虚伪客套,追求独处时安然平和,群处时坦诚自在。

阅读延伸

1.文中一共描写了哪几种宴会?作者对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

2.通过本文可知,对作者来说,什么是生活中重要的事?

3.你是否喜欢参加聚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