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种在心里(2 / 2)

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4

4 引用论证

《顿悟入道要门论》相传为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禅师所作。此处,作者直接引用其中一段对话,把吃饭睡觉之类的寻常事所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揭示了出来:饭点认真吃饭,困了安心入睡,不纠结不推诿,这是快乐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修行。

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5

5 引用论证

关于抽象事物,如快乐、苦痛之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此处,作者引用叔本华的哲学观点,给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方向,也能使读者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本文论题。

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6

6 排比,反问

作者用一串排比句勾画出了自然界和生活中令人快乐的事情。加上两个反问句的使用,更增添了快乐的意味和程度。如果改为陈述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会比较平淡,相应的,读者从文字中体会到的酣畅快乐也会减少很多。

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阅读赏析

你是否和我一样,即使只看到标题《把快乐种在心里》,就好似有一颗快乐的种子被播撒在心田,静静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如果你也有,这就是本文标题的妙处所在了。

可以想象,当先生写下这行标题时,就奠定了本文的基调是从容优雅的,是随意自然的。文中,先生时而引证、时而论述、时而举例、时而分析,尤其是最后几段处处流露着欢喜之情,也传递着先生豁达透明的人生境界。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说的“越简单越快乐”吧!

如此说来,静心阅读文人先哲的文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先哲的品行,还可以借鉴其写作方法和风格。当然,我们也别忽视了标题哦!拿很受欢迎的本文标题——《把快乐种在心里》来举例,后人模仿先生的取名思路,衍生了很多类似的标题,如《把坚强种在心里》《把自信种在心里》,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思路。当然,在我们渐入佳境后,还是要从模仿到创新,期待有一天,我们不仅能取出响亮恰当的标题,也能写出优美到位的文章。加油!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本文中,梁实秋先生在有限的篇幅里多次引用名言、寓言、诗句等,可见作者对“引用论证”的喜爱和重视。之前,我们也赏析过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也有大段引用,你还记得是哪篇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