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2 / 2)

上段结尾,作者明确摆出了对生人宣传自己的观点——白费。本段中,作者把探讨方向转向了“朋友”,他们与生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听也肯听你的宣传。

7 道理深刻

去掉画线的句子再读前后文,感觉依然衔接自然。这句话的存在深刻地揭示了朋友之间也有牺牲,道理深刻,不容置疑。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作者对人性、对为人处世看得非常透彻。

8 举例论证

本文中,这是作者第二次提起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此处,作者正话反说,用“好榜样”一词来论证:即使在朋友熟人面前,话也不宜重复地说,否则会像祥林嫂的那句“我真傻,真的……”让人避之不及,难以回应。

9 比喻论证

安静的沉默犹如夜晚的繁星,而喋喋不休的话语犹如噼里啪啦的爆竹。这是多么美丽又形象的比喻!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人顿悟的同时又不禁会心一笑。

可是沉默也有不行的时候。10人多时你容易沉默下去,一主一客时,就不准行。你的过分沉默,也许把你的生客惹恼了,赶跑了!倘使你愿意赶他,当然很好;倘使你不愿意呢,你就得不时的让他喝茶,抽烟,看画片,读报,听话匣子,偶然也和他谈谈天气,时局——只是复述报纸的记载,加上几个不能解决的疑问——,总以引他说话为度。于是你点点头,哼哼鼻子,时而叹叹气,听着。他说完了,你再给起个头,照样的听着。但是我的朋友遇见过一个生客,他是一位准大人物,因某种礼貌关系去看我的朋友。他坐下时,将两手笼起,搁在桌上。说了几句话,就止住了,两眼炯炯地直看着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窘极,好不容易陆陆续续地找出一句半句话来敷衍。11这自然也是沉默的一种用法,是上司对属僚保持威严用的。用在一般交际里,未免太露骨了;而在上述的情形中,不为主人留一些余地,更属无礼。大人物以及准大人物之可怕,正在此等处。至于应付的方法,其实倒也有,那还是沉默;只消照样笼了手,和他对看起来,他大约也就无可奈何了罢?

10 承上启下,转换自然

前文,作者极尽所言论述了沉默的必要性。可此处,作者却用一句“沉默也有不行的时候”开启本段,话题与态度的转换之间,自然干脆,引人入胜。

11 举例论证

在分析了“一主一客”的标准交谈方式后,一个“但是”,作者把笔锋转向了朋友接待准大人物的事例。由此来论证,有些关系,如主与客是上下级关系时,沟通方式并不会遵循一般交际准则,需要视情况灵活变通。

阅读赏析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它来形容朱自清先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很多不起眼的抽象事物被融合了思考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篇篇经典佳作,广为流传。

正如这篇《沉默》。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沉默就是一种单纯的自我选择,随心情而定。但在先生眼里,沉默是哲学,也是艺术。见生人时,沉默是一种防御;见朋友时,沉默是一种节制,一种藏匿。而一主一客(生客)时,沉默就不大适用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文中,先生并没有探讨亲人之间的沉默。这大概是因为,先生早已看透了其中的深意:与亲人相处时,沉默也好,不沉默也罢,亲人都能百分百地宽容和理解,而双方也不会因静默无声显得尴尬。如此看来,沉默果真是哲学、是艺术啊!

阅读延伸

1.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仿佛作者与读者之间亲切而平等的闲谈。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和作用。

2.作者说:“沉默有时更有诗意。”请勾勒出几个这样的场合,试着用排比句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富有诗意的“沉默”图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