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1 / 2)

朱自清

探索思考

俗话说:沉默是金,言语是银。相比之下,沉默似乎更胜一筹。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谁能时时沉默、处处沉默,不是吗?完美的沉默是需要分时间、分场合、分对象而言的。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这篇哲理散文中所言: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阅读批注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1

谁都知道口是用来吃饭的,有人却说是用来接吻的。我说满没有错儿;但是若统计起来,口的最多的(也许不是最大的)用处,还应该是说话,我相信。按照时下流行的议论,说话大约也算是一种“宣传”,自我的宣传。2所以说话彻头彻尾是为自己的事。若有人一口咬定是为别人,凭了种种神圣的名字;我却也愿意让步,请许我这样说:说话有时的确只是间接地为自己,而直接的算是为别人!

1 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沉默是什么?文章开篇,作者用自己的理解为“沉默”作了注解。沉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如此定义,把习以为常的“沉默”上升到了某个高度,使读者不由得想继续深入下文。

2 逻辑严密

沉默,换言之,就是不开口、少说话。此处,作者从“口最多的用处”切入,指出“说话是一种自我宣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自己以外有别人,所以要说话;别人也有别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说话或不说话。于是乎我们要懂得沉默。3你若念过鲁迅先生的《祝福》,一定会立刻明白我的意思。

3 承上启下,开启下文

纵观全文,本句话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里的“别人”,指生人、大人物、朋友等“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在这些人面前,该如何有分寸地沉默呢?作者在下文给出了答案。

一般人见生人时,大抵会沉默的,但也有不少例外。常在火车轮船里,看见有些人迫不及待似的到处向人问讯,攀谈,无论那是搭客或茶房,我只有羡慕这些人的健康;因为在中国这样旅行中,竟会不感觉一点儿疲倦!4见生人的沉默,大约由于原始的恐惧,但是似乎也还有别的。假如这个生人的名字,你全然不熟悉,你所能做的工作,自然只是有意或无意的防御——像防御一个敌人。沉默便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你不一定要他知道你,更不想让他发现你的可笑的地方——一个人总有些可笑的地方不是?——你只让他尽量说他所要说的,若他是个爱说的人。末了你恭恭敬敬和他分别。假如这个生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你也还是得沉默。但是得留心听他的话,选出几处,加以简短的,相当的赞词;至少也得表示相当的同意。这就是知己的开场,或说起码的知己也可。假如这个人是你所敬仰的或未必敬仰的“大人物”,你记住,更不可不沉默!大人物的言语,乃至脸色眼光,都有异样的地方;你最好远远地坐着,让那些勇敢的同伴上前线去。——自然,我说的只是你偶然地遇着或随众访问大人物的时候。若你愿意专诚拜谒,你得另想办法;在我,那却是一件可怕的事。——你看看大人物与非大人物或大人物与大人物间谈话的情形,准可以满足,而不用从牙缝里迸出一个字。5说话是一件费神的事,能少说或不说以及应少说或不说的时候,沉默实在是长寿之一道。至于自我宣传,诚哉重要——谁能不承认这是重要呢?——但对于生人,这是白费的;他不会领略你宣传的旨趣,只暗笑你的宣传热;他会忘记得干干净净,在和你一鞠躬或一握手以后。

4 举例论证

此处,作者列举自己在火车轮船里看到的情形,有力地论证了:有一部分人见到生人时,并不会沉默,而像“自来熟”一样充满热情。这个事例虽与下文“见生人沉默的种种类别”不相符合,但使整篇文章更具逻辑性和可信度。

5 分类论述,一气呵成

见生人时的沉默,除了由于原始的恐惧,在作者看来,还有别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对生人的距离感”——与其全然不熟悉、想与其交朋友、其为大人物等等。这些因素决定着你沉默的尺度。由此,作者无声地证明了开头的观点:沉默是处世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朋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们能听也肯听你的说话——宣传。6这不用说是交换的,但是就是交换的也好。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谅解你;他们对于你有了相当的趣味和礼貌。你的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趣味地听着;你的话严重或悲哀,他们因为礼貌的缘故,也能暂时跟着你严重或悲哀。在后一种情形里,满足的是你;他们所真感到的怕倒是矜持的气氛。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应该”也“值得”感谢的。7但是即使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你的话也还不应该说得太多;同样的故事,情感,和警句,隽语,也不宜重复的说。《祝福》就是一个好榜样。8你应该相当的节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话占领朋友们整个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会让别人完全占领呀。你更应该知道怎样藏匿你自己。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将所有的尽给了别人,你对于别人,对于世界,将没有丝毫意义,正和医学生实习解剖时用过的尸体一样。那时是不可思议的孤独,你将不能支持自己,而倾扑到无底的黑暗里去。一个情人常喜欢说:“我愿意将所有的都献给你!”谁真知道他或她所有的是些什么呢?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只是表示自己的慷慨,至多也只是表示一种理想;以后跟着说的,更只是“口头禅”而已。所以朋友间,甚至恋人间,沉默还是不可少的。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9而沉默有时更有诗意。譬如在下午,在黄昏,在深夜,在大而静的屋子里,短时的沉默,也许远胜于连续不断的倦怠了的谈话。有人称这种境界为“无言之美”,你瞧,多漂亮的名字!——至于所谓“拈花微笑”,那更了不起了!

6 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