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境界,“人生”具有了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加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更显得广阔、饱满有意义。
这是第二阶段的人生,我们称之为文化的第二阶层。在第一阶层里,人只面对着物世界,一切人生全都从“人对物”的关系而发生、而存在。在第二阶层里,人面对着人,即人生大群。这时的人生,主要在添进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不先经第一阶层,将无法有第二阶层。但人类生活经历了某一段时期之相当演进,必然会从第一阶层进入第二阶层,乃始得为正式的人生。第一阶层只是人在物世界里过生活,亦可谓之——预备阶层。待其进入第二阶层,才开始在人世界里过生活。此如家庭组织、国家体制、民族分类等,凡属群体关系的,全属此一阶层。
最后才到达人生第三阶层,我们可称之为“精神的”人生,或说是“心灵的”人生。5
5 境界之三
第三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心灵的”人生,可用“德行”来概括。德行虽然是个人的,但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有的,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
此一阶层的人生,全属于观念的、理性的、趣味的,如宗教人生、道德人生、文学人生、艺术人生等皆是。这是一种无形累积的人生;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超时代性的人生。只有这一种人生,最可长期保留,长期存在。
孔子、耶稣时代,一切物质生活,一切政治组织、社会法律、风俗习惯,到今几乎是全归消失,不存在了。在他们当时的第一、第二阶层里的人生,到今亦是全部变质了。但孔子、耶稣对人生所提示的理想与信仰,观念与教训,就其属于内心精神方面者,却依然存在,而且将千古常新。6这是属于心世界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只可用你的心灵来直接感触的世界,来直接体认的人生。
6 举例论证
作者以孔子、耶稣的事例来证明,“物质的”人生和“社会的”人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复存在。但第三境界“精神的”人生最可长期保留,长期存在。深刻有力,令人信服,启人深思。
阅读赏析
还记得吗?前面,我们已赏析过钱穆先生的两篇作品,即《做人的规矩》和《生活的匆忙与闲暇》。今天的这篇作品,钱穆先生把话题上升到了有着无限可能的“人生”上来。 其实,关于“人生”,除了《人生三境界》,先生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做过相关演讲,标题为《人生三步骤》。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两篇文章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似的文章布局,相似的观点分析,给读者带去了翻倍的启迪和深思。
毋庸置疑,先生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一方面得益于人生经验的丰富,另一方面与先生勤于思考、善于判断的品质密不可分。试问,在知识快餐化、短视频盛行的今天,我们会给自己留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人生”这样深奥的问题呢?答案不言而喻。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勿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应学习像钱穆先生一样的先哲,潜心思索“人生”。与大家共勉。
阅读延伸
1.作者说,“进入第二阶层,乃始得为正式的人生”。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2.请借助网络资源阅读《人生三步骤》,并分析其文章结构。
3.你体会过作者在文末说的“用你的心灵来直接感触世界”的美妙体验吗?如果没有,请让自己努力进入人生第三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