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比喻
作者由寄生蟹走动的样子联想到童话里的妖巫,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寄生蟹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一天,对于它们那从不露面的原形,忽然发生了孩子似的好奇心。终于提起一个,用暴力把它钳出壳来。谁知它已无所谓原形,只有着丑极的畸形了;说它是蟹,其实更像虾,身体的后半段为了适应那螺蛳形的环境,已经变成了软绵绵的一条,离开壳后像尾巴似的在摆动着。唯一能说明它是蟹的,只有那占了全身二分之一长的形状分明的大螯;但这也只有一只,还衬得起那大螯外,其余部分分不清是有是无了。看了这只讲求实用和经济的怪样子,简直忍不住要笑起来,把这来说明“委曲求全”,倒是很确切的榜样。6
6 此处的“委曲求全”,用词精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寄生蟹外貌形状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说明作者极富生活情趣。
本来那种装模作样已经够滑稽了,这原形的暴露更令人对它失掉敬意。为要知道它离开寄生壳是否还能生活,存心捉弄地把它和壳分开放进水里去。在沙上,没壳照旧能走动,并不像有什么痛苦,只显出无所寄托的为难的样子,行动迟缓了许多。可是不久也便把空壳找到,而且微微后退了一下,立刻便完全缩进不见了。过了一会,又照常伸出腿来,神气十足地到处夺食了。这无害的玩笑,引起了常开的兴趣,以后动不动便去拉它出来,看它的丑样和窘态。在“我们的海”中,它像是给人开心的丑角,一直被宠爱着,直到海葵出现才稍稍减色。7
7 承上启下
作者将寄生蟹总结为“被宠爱的丑角”,并根据宠爱程度的不同引出海葵,过渡自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提起海葵,便想起捉到它时候那种如获珍宝般的欢喜。就是现在,也还觉得它的美艳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拟的。一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确是十足的像花,而比花还美;因为它有花的艳丽,同时又有着花所没有的光泽。它直立在浅水的沙滩上,颇像一朵仰天盛开的粉红色的小小的向日葵。那圆柱形的体干是娇绿的苔色,发着丝绒光泽,上面是一圈花瓣似的粉红色透明的肉须,中间是由紫色的逐渐变成深黑的茸茸的花心似的嘴。像盛开的花朵在微风中轻颤一般,它盛开在水中也有着漂浮的**漾,看去是无比的娇柔。可是稍有一点触动,它便出人意料外地现出了动物的敏捷,把四射的肉须齐向中心蜷缩起来,使一朵盛开的花忽然间成了未开的苞;过了一会,才又若无其事重新盛开起来。像对于寄生蟹开玩笑一样,对于它也常常故意逗惹着;只是前者给人的是滑稽感,而后者却是一种美丽威严,注视久了,好像有点可怕。无论如何,“我们的海”自从有了它而非常璀璨起来;一如我们的生活因“我们的海”而增加了色彩。
在异国的乡间,没有朋友,没有熟人,甚至连邻居也没有一个(那些空房子要到夏季才有人住)。日子静得像止水。海边的散步是唯一的消遣;如果被风雨阻止了,便只有望望那些呆板的山林,听听单调的潮声。自从有了“我们的海”,总算在案头有了个神游之地,消除了不少寂寞;不过有时也就更显得寂寞。8
8 点明主旨、留白
全文语调轻快,生动活泼,文章结尾时急转直下,在“没有朋友”“没有熟人”“没有邻居”的异国,“静如止水”的日子,“呆板的山林”“单调的潮声”,既营造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衬托了“我们的海”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寄托。最后一句更是全文点睛之笔,作留白处理,意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阅读赏析
沉樱的散文作品既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也不过分注重奇巧华丽,她的作品中经常采用工笔状物的写作手法,这篇《我们的海》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细腻、精准的工笔手法,使用大量笔墨细密刻画了鱼缸、小蟹、海螺蛳以及海葵等事物,以此作为文章主体,生动地表现出了“我们的海”的特点,营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氛围,同时以强烈的感染力向读者传递出作者思乡情切的真挚情怀。
阅读延伸
1.作者买回来的鱼缸变空之后,“觉得弃之可惜,空在那里又怪没有意思”,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2.作者为何对海葵情有独钟?
3.既然“我们的海”给作者的生活平添了无穷乐趣,排解了寂寞,为什么作者会说“不过有时也就更显得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