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2 / 2)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5

5 对比

一边占据着中央大街的中心,另一边只得在墙根、转角;一边是快乐的富人、侵略者,另一边是被遗弃的穷人,悲惨的环境与温暖的春景严重背离,社会的混乱、人性的冷漠在对比中突显出来。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6

6 回环

这一句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形成回环复沓的美感,同时将悲悯的情绪渲染得更加浓烈。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阅读赏析

萧红生逢乱世,一世多艰,苦难的经历增加了她对社会环境的憎恶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怜悯。苦难的经历也给了萧红穷人的视角——穷人的苦难就是民族的苦难。

文中,作者对语言的描写虽然不多,但每一处都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大爷,大奶奶……帮帮吧!……”“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这声声哀叹,在春意融融的自然春景中显得那样突兀、那样不协调,穷人的惨状与富人的自在欢愉形成强烈的对比,穷人的处境与季节相对照,他们不问四季,总是哀哭,令人悲切!

阅读延伸

1.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着说一说。

2.汪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

3.文章题目中写到“春意”,却以“哀哭”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