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1 / 2)

萧红

探索思考

春,给人的印象无疑是暖、是生机,春意在枝头显现时,也预示着希望的来临。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样的春意与希望,无论什么季节,他们始终在寒冷的境遇中挣扎,寻不到希望……

阅读批注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和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1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1 多感官描写

这一段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对春景进行了描写,视觉上的树芽、热气、外国女人的脚、商店橱窗,听觉上复活的打招呼声,这些细节上都体现着春天带来的变化。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2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2 动作描写

“坐”“闭”以及做梦的动作都表现了人物闲适的状态,人的状态与春的景象相互映衬,同时也为后文的“反转”做了铺垫。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3

3 对比

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中,在春的歌声中,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显得那样突兀与刺耳,让赏春的画面戛然而止。强烈的对比之下,前文的春有多么“暖”,后文的苦难就有多么“寒”。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4

4 直抒胸臆

富家小姐、外国女人在春日里欢乐嬉笑,而坏了腿的乞丐和盲人的动作构成的极不协调的畸形对比,让作者愤然慨叹。作者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弱者的同情悲悯跃然纸上。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