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友(2 / 2)

在山东住了整七年。在济南,认识了马彦祥与顾绶昌先生。在青岛,和洪深,孟超,王余杞,臧克家,杜宇,刘西蒙,王统照诸先生常在一处,而且还合编过一个暑期的小刊物。洪深先生在春天就离开青岛,孟超与杜宇先生是和我前后脚在七七以后走开的。多么可爱的统照啊,每次他由上海回家——家就在青岛——必和我喝几杯苦露酒。苦露,难道这酒名的不祥遂使我们有这长别离么?不,不是!那每到夏天必来示威的日本舰队——七十几艘,黑乎乎的把前海完全遮住,看不见了那青青的星岛——才是不祥之物呀!日本军阀不被打倒,我们的命都难全,还说什么朋友与苦露酒呢?3

3 自问自答

作者自问自答,表达了对青岛沦陷的悲愤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设问、感叹、反问等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更具冲击力。

朋友们,我常常想念你们!在想念你们的时候,我就也想告诉你们:我在武汉,在重庆,又认识了许多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贫苦,可是都快活,因为他们都团结起来,组织了文艺协会,携着手在一处工作。我也得说,他们都时时关切着你们,不但不因为山水相隔而彼此冷淡,反倒是因为隔离而更亲密。到胜利那一天啊,我们必会开一次庆祝大会,山南海北的都来赴会,用酒洗一洗我们的笔,把泪都滴在手背上,当我们握手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啊!胜利不是梦想,快乐来自艰苦,让我们今日受尽了苦处,卖尽了力气,去取得胜利与快乐吧!4

4 直抒胸臆

令人企盼的庆祝大会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必胜的无比信心,同时对收复祖国山河充满了希望。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表达个人情感,令人感觉亲切自然,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来反映时代和生活,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易于理解又蕴含深意。

在这篇《怀友》中,作者通过回忆三次难忘的聚会来怀念昔日友人,在把酒言欢、酣畅淋漓的痛饮下隐藏着对祖国陷入战乱,民族、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悲愤之情。全文从整体来看,基调较为明快,借觥筹交错、对酒当歌的聚会以及对昔日好友的深切怀念引申出一众文人立志以笔为矛,积极投身抗战伟业的雄心壮志。文章结尾再次将“把酒言欢的庆祝大会”作为落脚点,保证了文章结构的完整统一,同时也传递出人物对重建家园、复兴文化的强烈企盼。

阅读延伸

1.作者既然说“三次难忘的聚会”,为何对第二次聚会一笔带过?

2.文中提到的“我们不教酒杯碰着手”是什么意思?

3.最后一段提到“反倒是因为隔离而更亲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