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2 / 2)

作者通过神态以及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一位为饯行所累险些误车的旅客形象,画面感十足,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 动作描写

一连串的动作将作者临危受命、上车送礼的窘迫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也呼应了前文提到的“最悲惨的送行”。

“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厅听,小宝剑两把……”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6

6 点明主旨、比喻

作者将离别比作开刀,形象而生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文章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并就此结束全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日常写作中,合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情感的描写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阅读赏析

这篇《送行》出自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小品》。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触对现代人只走过场不走心的“伤感”送别进行了一番调侃,最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看似有悖常理,实则是作者世事洞明后的人生智慧。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古今对比、中外举例,详细阐述了注入真情才会让人依依惜别,只注重形式反而是一种负担的观点。

在语言运用方面,作者构思新颖,文白结合,既有“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的唯美画面,也有“揪着公鸡尾巴”“噘着大嘴回家”的日常俗语,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融汇交织,令人心生雅俗共赏之感。

阅读延伸

1.阅读全文,说说古代送别与现代送别有何不同?

2.文中提到了“最悲惨的一幕送行”,此处的“最悲惨”应如何理解?

3.作者最赏识的心情是“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请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