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儿童分析的故事 > 第四十八次晤谈(星期三)

第四十八次晤谈(星期三)(2 / 2)

理查说是K先生,他们在交叉口道别,然后K先生就流着泪踏上旅程。

K太太提到晤谈一开始时,他喃喃念着要史密斯先生“走开”,但是一点用也没有。后来,换K太太叫他“走开”的时候,他就真的走了;至少理查是这么认为的。现在她要送K先生走,表示要爸爸离开的人是妈妈。接着,K太太问谁要往另外一个方向走(b)。

理查说是他自己,他要回老家去(Z地)。

K太太诠释说,图中的她要前往伦敦,表达了他对分析结束的恐惧。

这时,理查一脸担忧地问道:“你还没有要离开吧?”

K太太回答说,现在还没,但是大约两个月后她就要走了,也提醒理查说,他其实早就知道这件事。

理查垂头丧气地说,他可能也必须要去伦敦。

K太太诠释说,理查很担心是因为他自己的问题才让分析中断。刚刚他问大人会害怕什么,还说大人的恐惧比儿童更严重,就是在表达对未来的担忧。之前他曾说他很怕变成笨蛋。除此之外,他也害怕自己的摧毁欲望与危险性会导致好妈妈离开他、死亡,或是变坏;他对K太太的离去也有同样的感觉。

K太太诠释时,理查突然打断她的话,说他知道她的分析要收多少钱,是妈妈告诉他的。

K太太诠释说,治疗要收费这件事让他觉得很受伤,这表示她不是好妈妈,而且不是出于爱才喂养和帮助他。

理查回答说,他觉得她应该收费,因为她需要钱。

K太太说没错,但是收费会引起他的不信任感,所以他才会想把K太太当朋友一样来拜访她。

理查又问K太太晚上有没有要去电影院,她好像不太看电影。他等一下要跟妈妈一起去。

K太太诠释说,他希望她一起去。理查立刻表示同意。K太太还说,如果她没办法去看电影,他会觉得是自己造成的。

这时,理查决定要改变第三十八张图中的安排。原本K先生与K太太一同从X地出发,然后在交叉口的地方道别。理查则是独自从X地前往老家,所以途中并没有遇见K太太。现在,理查决定让K太太从伦敦回来,经过一个交叉口之后,会在下一个交叉口处与前往Z地的他相遇,然后他们再一起去X地,并且在那边遇到刚回来的K先生。图中有很多地方都写了“威灵”(Valeg)这个名字。理查说他们其实“都在同一区”。

晤谈快结束的时候,理查看着铅笔问K太太是不是带了新的过来,还有那些铅笔要多少钱。

K太太的诠释是,理查认为她应该把收来的钱花在他身上。他刚刚问她是不是有付这间游戏室的租金,表示他认为K太太不应该是那种贪图收费的人,而会把一些钱用在他身上。

结束时,理查从窗户看到妈妈已经在外面等他了,K太太还在收拾东西,便问他要不要先跟妈妈离开,理查坚定地拒绝,并且说他想帮她收东西,也想等她一起走。理查走到外面看见妈妈时,对她说:“我觉得我好像变了一个人,就好像换了个国家一样——我现在是美国人了。”(注记Ⅱ)。

此次晤谈中,理查更加注意外面的动静。他的被害感加深,而且一直忧心忡忡。但他几乎都有响应K太太的诠释,唯一的例外是有关那场梦的诠释。

注:我在记录中找到一小段无法安插进去的素材,但这段素材确实属于此次晤谈。我在过程中曾经诠释说,理查对母亲有攻击欲望,而且想把她体内的小孩掏挖出来。理查的回答是,他早上吃了一个小孩;他在蛋里面发现一块可能长成小鸡的东西。他还说,他以前吃过几百次的蛋都不知道这件事,今天早上发现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吃了。

第四十八次晤谈注记:

Ⅰ.不论是分析成人或儿童,分析师都必须依据他对当下情况的了解,来判定沉默所代表的意义为何。许多病患在晤谈开始时会有表达上的困难,我认为这时最好给他们一点时间去克服。但是,如果沉默持续了十五或二十分钟之久,分析师就有必要去诠释其背后的原因,前一次晤谈的素材中也许就有线索。有时候沉默表达的是满足感,或是静静地躺在沙发上与分析师共处所带来的愉悦感;在此情况下就不宜做任何诠释。等到病患再度开口说话时,往往会表示他很享受静静躺着的感觉,而且会觉得透过沉默与分析师接触,这显示他已经将分析师内化了。

理查在此时保持沉默,显然是在思考,而且是试图想了解自己,所以我并没有打断他。

Ⅱ.我曾指出,理查之前历经了内在危险情境(他与内在迫害者相互毒害)的强烈焦虑,而且这些焦虑经过分析(第四十四次晤谈)后,他的态度在第四十五次晤谈时出现极大的转变,也就是随着过往回忆的重现,他的注意力与情绪也转移至外在世界。这次晤谈中,他的攻击性与敌意不仅外化,也更直接地针对他认为是真实的坏客体——希特勒。先前,他对于父亲的好坏感受瞬息万变,导致这些客体关系都无法维持长久,所以他一直未能确定自己攻击的究竟是好父亲还是坏父亲。对抗外在敌人(也就是他提到要公开与奥立佛那一伙人决斗时所显露出来的攻击性)引起了他的被害恐惧,而他试图以躁症防卫来克服这些恐惧。然而,他对于自己及其他人的好坏感受之变动就没有那么快速,而这与分析师、妈妈、与爸爸的好坏两面能够进一步统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外化与统整客体的过程所牵涉的是更进一步的自我整合,也包含在区分自体及客体各个部分的能力上有所提升。尽管自我整合与客体统整的过程能够带来纾缓的效果,却也会激起焦虑。第四十六次晤谈那张战机图就印证了这一点;图中,他自己同时身为德国与英国的战机,显示他在潜意识中更加领悟到自己同时具有摧毁性与爱之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