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003(2 / 2)

可是由于中国抗战立场的纯正而日本侵略意图之可憎,使各个友邦心甘情愿的尽量给予我们一切的援助。中国如果没有英、法、俄、美等国的援助,确实是不能在战争中有那么好的表现。

最靠近我们,最不怕日本军事力量,在中国境内最没有既得利益受到威胁的是苏俄。当然苏俄对中国的援助是最不必忌惮什么的,其援助最大的地方有二:一,沿着满蒙边界集结大军牵制了日本驻北满和内蒙古三十多万训练精良武器锐利的军队;二,半以贷款方式半以易货方式运来卖给中国大量武器弹药,并包括大量的作战飞机、大炮和石油。

苏俄给予我们的援助,不但是因为这是为了其国家本身的利益,而且也是因为苏俄近年来正非常热衷于国际理想主义,所以使他们同情中国的抗战。就我所知,苏俄此等援助并没附有任何条件的。

英国和法国在中国大量的权益,时刻都面临着日本的威胁。从一九三五年以来,英法两国在欧洲有事,无法兼顾远东。可是虽然有了这些大困难,英法在这两年来,仍然是很慷慨的援助中国。十五个月来英国殖民地香港是中国武器弹药的大输运站。尤其是广州沦陷后香港地位更是重要。法属安南通广西的桂越铁路和英国帮助筑成滇缅路等,都是中国对外的交通要道,两条通海的后门道路。

假如有人说英法对中国的援助乃是由于英法帝国主义为了急于防御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而给予的,这种说话是不公平的。我愿意重复的说这个援助乃是出于他们对中国的深深的同情。目前这些民主国家正实际从事一个反抗侵略和逼害人民的战争。此时英法对我们的同情是更可以了解的。

美国当然是我们国家的人民所期望向之获取精神、政治,与多数物资援助的国家,我们在这一方面并不失望,如众所周知的,你们的财政部根据银元购物法案的规定购买了我们全国大量的银元,这件事对我们大有帮助。还有美国进出口银行于去年十二月给予中国贸易公司一笔美金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间接的使中国建立信用,而因之获得其他国家美金五千万元的贷款。美国这笔两千五百万元的贷款援助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贷款时正当我们失去广州,士气低落之时,进出口银行贷款的数目虽然不大,但是那笔贷款大大的鼓起中国的民心士气,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困苦艰难之时,朋友们并没有抛弃他们。

一九三九年七月廿六日美国给予中国以同样鼓励的作用。那一天美国通知日本废除一九一一年签定的商业与航运的条约。那时候正当英国在东京向日本让步之时,中国正在疑惑究竟会从那个让步受到多少损害与困难,而美国政府的行动使我们疑惑的阴影烟消云散,民心大振。

《美日商约》是于七月廿六日在华盛顿发表的,当时欧洲局势突然大变。于八月廿三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全文公布。不久,德军侵入波兰,九月一日欧战爆发。至今战事已延续三个月之久。

欧战对中日战争,在过去,在未来,有什么影响呢?

数周来,中国领袖们和人民均深深忧惧英法会被迫牺牲中国来向日本作重大让步的危险,恐怕英法会在日本刺刀威胁下关闭滇缅、桂越两条路线,恐怕苏俄会放弃对中国的援助。

可是情况之发展幸而并非是我们所忧惧的,德苏条约事前未通知日本,所以日本政府认为这项条约是背叛德日盟约的事。日本在愤**绪下宣布德日反抗国际共产党条约无效。现在日本更为孤立,这种孤立的状况将延续一段时间。

日本在愤激与困惑中,至今还不敢向英法在东亚的殖民地进攻。最近英法稍为减削驻华北的军队,可能欧洲局势之突变会逼迫英法在亚洲大陆对日本作其他小让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为反抗征服世界的武力而战的民主国家确实不会背叛两年前至今一直为抵抗侵略而战的中国。如果他们背叛中国,他们对于他们作战与和平的目标尤无法自圆其说。

至于苏俄在远东会有何作为是谁都无法知道的。经过了大约四个月日苏在满蒙边界断断续续的战事后,日苏于九月十五日签定一项停战协定,十月三十一日苏俄总理莫洛托夫对最高苏维埃报告外交动态时,说苏日贸易谈判是可能的,而苏俄将欢迎日本此种试探。可是几天后,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发表一项宣言,呼吁全球工农群众起来支持中国对日本的英勇抗战。至今尚未有迹象可资说明苏俄已经或者将会放弃援华的政策。

简而言之,日俄关系开始好转,日本正作试探谈判贸易的前奏。但是苏俄仍继续援助中国抵抗侵略。

不管欧战对中日战争有何影响,不管远东的国际阵容有何改变,中国还是会坚定的作战下去的,再作战好几个月,或者好多年,一直到敌人为经济衰竭所困,为军事深陷泥泞无法自拔而愿意接受一个公正和持久的和平,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列位当还记得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欧战休战时,德军还占有比利时和法国的很大部分土地,但是德国是被打败了。

假如爱好和平而目前正供应日本铁、石油、铜、镍、棉花与其他物资的国家能够有效的实施对日禁运的话,日本会更迅速的崩溃下来的。日本处在今日经济的困境中,只要用外力加强对日的压力将是非常有效的。

<!--PAGE 10-->在结论中,我免不了再一次的引述蒋委员长在十一月十二日的演词。他说:“欧战在中日战争已进行了廿五个月后发生是一件幸运的事。”“日本今日无疑的想从欧战乘机混水摸鱼。可是日本陷在中国泥淖中无法自拔,因此大大的削弱了其用侵略武力威胁世界的力量。”

由这方面看来,中国在这三十个月来,可以说是为文明和爱好和平的世界作战。这是中国抗战更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自然都很关心将来,很关心此次战争的结果及战后的和平。我们相信在对抗共同敌人的共同战争里,同盟国将获全胜。

我们作战的目标,同盟国伟大的领袖们已说得清清楚楚了。

我想把《大西洋宪章》的八条原则总括讲一讲,罗斯福总统曾说《大西洋宪章》非特适用于大西洋沿岸各国,而且适用于全世界。这八条原则的大意是:(一)不得有领土或其他的扩张,(二)不得有与当地有关人民自由意志相反的领土变迁,(三)各民族对其政府之形式有自决之权,以前被人用武力剥夺自主权之民族亦应予以恢复,(四)各国贸易平等,繁荣经济所需之原料,各国平均分配,(五)经济方面各国合作,以改良劳工生活及建立社会安全,(六)建立和平,俾各国在其国土内得安居乐业,各地人民皆可自由生活不感恐怖及缺乏,(七)海洋自由,(八)各国放弃运用武力,在广泛永久之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以前,凡侵略或可能侵略别国之国家皆解除武装。

这个联合宣言在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签订,表示二十六国都愿全力实现共同的高尚目标和原则。这是贵国敝国以及在这次共同战争中我们所有盟国大家都接受的目标。

战后和平及新的世界秩序,究竟如何实现,系于各国领袖的识见、智力和努力,也系于各国人民给予其领袖的支持与拥护。所以未来的情形如何,全视世界上各国人民之努力而定。

我是研究历史的,我想把第一次大战的历史教训,来说明将来和平和我们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我相信只要研究一下威尔逊和平计划失败的原因,就可想到罗斯福邱吉尔世界和平计划的成功很有可能。

我想学历史的人都同意威尔逊计划的失败是由于几个基本的历史原因,幸而这几个因素现在都不存在了,即令存在,力量也大大减少了。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和德国作战的盟国之中,有日本及意大利,这个同盟不能使威尔逊的理想有所收获,在此次战争中,国际间的同盟分得清楚而合理。大体讲来,同盟国家虽则民主发展的程度各有不同,都是和平与爱好和平的国家,所有的侵略国家也全都联结在一个理想之下。第二、这次的战争开始时,就清清楚楚的有一种对抗强暴侵略为国家自由而战的普遍性,而且在同盟国间,没存什么扩张领土的企图。第三、一九一九年的世界对于威尔逊的原则没有了解与接受的准备,一九一八年的休战早得出乎意料之外,所以就是最智慧的人也没有时间好好准备以后的庞大工作。

<!--PAGE 11-->一九一八年,许多国家——中立国,盟国及与国——还没有严重的遭受战争的恶果。那时还没有无线电,飞机只是一种奇怪而不十分有效的武器。海洋间庞大的距离给几个大洲一个有力的保障。许多人仍以为无论战争怎样扩大,总可以不卷入漩涡,还以为中立和孤立是可能的。

比起上次对威尔逊计划心理上精神上没有准备接受的情形,现在我们对未来可以抱更大的信心和乐观。许多非难威尔逊计划和政策的人,也给这次的战争震惊了,他们对理想的原则已比较谅解,比较赞同了。

而且时代也已改变,实际上欧洲或其他地方已没有中立国,最爱好和平的国家,也已无情的给侵略者所**。最大的海洋,也不能保障以前的孤立国家。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也受人攻击,而且遭受历史上未有的打击,这种情形带来了对世事更现实的新看法,凡事要从痛苦的经验才能学习聪明,世界上事物大都如此。

关于这,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罗斯福总统的演说,曾经特意提出,他说:“我们决不可忘记我们所学到的东西,这是我们对死者的责任,也是对他们及我们的孩子们的神圣责任。我们所学到的是:在恶棍主义原则统治下的世界,任何国家,任何个人,决没有所谓安全。对于那些暗中偷袭,不通知就攻击的强暴敌人,就无所谓坚固的国防。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和人家划分得很清楚的半球,也不能免于受人的袭击,我们不能把地图上的距离来衡量安全。”

洞悉了这些无可否认的事实后,我们就相信实在需要建立和平,建立各国在其国土内安居乐业的和平。这种心理变化,也许会随战事的进展而增加,而且也许可以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谋和平的政治家扫除障碍。

这几点历史的教训,使我对《大西洋宪章》上所规定的未来和平计划更抱有实现可能的希望。但是工作是庞大的,还有许多工作要靠大家去完成,造成完全了解世界祸害的空气,以及提出拯救的办法。

日本在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在十多年前。那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夜晚,日军突然攻击中国的沈阳城,并加以占领。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期间,日本在中国很多地方一直断断续续的进行其侵略战争。但大规模的战争却是在一九三七年七八月间爆发的。

因此中国为本身的自由和独立作战断断续续的进行了十多年,但是在最近五十五个月里才是全面的和不断的进行着。

或许你们会问我说,中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办法对一个强敌抵抗了那么长久的时间呢?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有四年半之久,大家认为是一个现代的奇迹,我将利用分配给我的这段时间内向列位解释促成这个奇迹的因素。

<!--PAGE 12-->简单的说,支持中国抗战力量的有五个主要的因素:

一、空间。

二、数量。

三、历史性的关系。

四、内部的重建。

五、外援。

第一是空间,中国承袭了一大片可以行动自如的空间。经过十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之后,特别是经过了四年大规模战争之后,我们的敌人只可称是占领了中国十分之一的领土。蒋委员长曾告诉世界人士说,中国抗日的战略原则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中国之所以能够使日本侵略者陷于泥淖中而获得四年的时间最重要的因素是空间。这个空间的因素可以由希特勒在几个月内闪电的占领十多个欧洲国家的事实得到充分的了解。那些西欧、北欧、与巴尔干半岛的国家之所以会一个一个的陷入敌手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足够的空间来换取时间。最近苏俄能够成功的抵抗德军装甲师团的猛攻,重新又给我们一次证明,抵拒闪电战术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时间,而时间只能用大片的空间和众多的人力来换取到。

第二个因素是数量。那就是庞大数目的人口为供应作战人力真正的和潜在的来源。这几年来,中国在面对着拥有优秀机械化部队的敌人时曾受到了军事上很大的挫折,但是由于我们数量上的优越,使敌人永远没有办法包围或捕取到中国任何大军团。而我们能够利用所争取到的时间来训练愈来愈多的师团与军官,所以日军高级指挥部人员才会说蒋委员长至少还有三百万经过训练的军队在他的麾下。这就是说,甚至敌人都承认现在中国军队的数量是比四年前战争爆发时还要大,而且这个数量还没包括大量的游击队在内呢。我们充满信心的相信一个拥有七千万人口的日本绝对无法征服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中国。

第三个因素是我们历史性的全国的团结。你们常听到人家说中国是因为日本侵略和这些年来的战争才团结起来的,这句话是不确实的。这样一个奇迹是没有办法用这么短的时间来促其实现的。我们可以坚决的说,中国全国团结是二十一个世纪的努力所达成的。中国在公元前二〇〇年团结成为一个帝国,在最近二十一个世纪半的时间中有几个短时期的分裂局面,和遭受外来的侵略。但是大体上说起来,中国曾在一个帝国,同一个政府,同一个法律制度,同用一种文字,同一个教育形式,和同一个历史文化之下继续不断的生存二十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这个团结着的国民生活之延续是任何其他种族、国家、或洲陆所无可与之比拟的。外国观察家写的往往是关于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二十年,而他们不能了解中国的内部虽然有政治纠纷,但其背后仍有国家团结基本的感情,更不能了解此种团结的一贯性,现在把全国连起来的就是这种长久历史性的团结感,一个力量激动起人民为抵抗侵略拯救国家而英勇的作战下去,在他们逆境与苦难中安慰他们,使千千万万人有耐性的忍受着非常大的屈辱与痛苦,使他们相信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他们具有长久历史的祖国的,使他们永远不灰心气馁的,正就是这个历史性的团结感。

<!--PAGE 13-->第四个因素是整整十年内部重新建设而培养成的支持力。当日本人于十年前的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发动侵略战争而侵入满洲时,中国毫无准备的面对强敌,而这个强敌恰巧是世界第一等军事与海军的强国。我们的领袖们完全预料到大规模的战争一开始,中国就必定会失去华东与东南海岸全部的现代城市,可能也会失去长江下游的城市,并且会毫无防御的受敌人强大的海军严密的封锁。所以在那些表面上看来是在姑息敌人的几年中,我们领袖们不但训练和装备军队和尽量使他们现代化,而且也采取重要步骤,藉以在广大的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策划一个长期经济和工业的建设,当时他们就预料到即将来临的战争和海军的封锁。

在这方面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造铁路和公路以连系中国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在最近十年中建造了一个广大的汽车公路网,其中包括通往俄国横贯大陆公路和通缅甸的滇缅路。最近《纽约时报》的窦定(F.Tiln Durd)从缅甸寄来的报告说到滇缅路工程的奇妙。我从他的电文引述几句话给列位对于中国在内地交通方面的成就有个了解,窦定先生说:“没人真正描写过滇缅路。这条几乎全用人手造成的路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而且毫无怀疑的是现代最伟大公路建设的奇迹。这公路在似乎无法可通过的一万八千尺的山岭上,蜿蜒通过三千尺深的峡谷。有些部分是从山边凿刻出一条路出来,害的地区。”

在内地建造现代工厂的步骤也是同样重要的。就在战争爆发前后不久,政府断然采取步骤拆掉四百多座工厂,并把各工厂的机器和设备迁移到内地,其中包括机械工厂、金属物品制造厂、化学工厂、纱厂、面粉厂与造纸厂。政府协助搬运机器的重量总共是七万多吨。此外,熔炉炼铁炼钢炉以及其他钢铁工业所必需的有关物资也运往内地。为了应付在内地计划工业的需要,政府也把开矿设备包括起重机、抽水机,以及其他机器从河南大矿区运到西南各省,以便能有转为现代化的设备开采煤矿。从矿区运往内地的这些物品以及运往内地的熔炼金属的火炉,大约总是五万吨。政府除了搬运工厂外,也设立了几个新工厂,包括电解铜厂、电器设备工厂和机械工厂等,这些新工厂的设备重量总共是一万多吨。

迁往并运往内地的三种机器重量共是十三万吨。这个重量对于有机器思想的美国人是不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记得这十三万吨的机器是用最原始的运输工具所搬运的,——多数是背负在人的肩背上搬运的。

搬运这些工厂在一个前此都不曾有过工业的内地设厂,然后开工生产;一共花了一两年的时间。这些工厂分布在广大的内陆,有些工厂已经遭受轰炸,但是多数都完整无损。也就是有了像奇迹一样的搬运了那些工厂才能制造出用以抵抗日军的武器,供应我们浩大战争机构物质的需要,开采新旧矿区的矿藏,和生产化学物品、纺织品、面粉、纸张,以应自由中国人民的需要。

<!--PAGE 14-->建立庞大的交通与运输系统与促进内地各省工业化的这些措施,构成了中国抵抗力量的第四个因素——大西南北区的重建。

最后,但是绝不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几年中作战是因为我们能获得外国朋友们给了我们重大的援助,这句话并不是夸大其辞。这几年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了苏俄、英国、美国和崩溃前的法国用种种方式给我们的援助。这些援助有各种形式,有时候是医药器材和难民救济的自动贡献,有时候是政府或商业贷款,有时候是贸易方式售卖军事物资的办法,有时候是政府对我们货币的支持,有时候是维持我们对外交通和运输进出口物资的空中与商业通道,以及有时候是采取对我们敌人物资禁运的方式。

所有这些援助的方式对于我们作战的力量都是同样重要的。举个例来说,英美一齐帮助安定中国货币安定价值和他们直接给我们物资的援助是同样重要的。我们朋友在我们海路通道全给切断的三年中,努力维持我们对外界的运输与交通线是特别重要的事,经过苏俄横贯洲陆的通道一直维持到今日,均畅行无阻。在战争早期,香港是运输我们作战物资进来最重要的港口,一直到最近,香港几乎是我们空运的唯一港口,一直到法国崩溃时为止,法属安南的海防港至中国云南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后门。在最近几个星期,全世界正以最大的兴趣和关怀注视缅甸战场,他们充分了解滇缅路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这条路是中国通往海口并从外国输入作战物资唯一留存的后门。

至于经济与物资的援助来说,美国根据其援助抵抗侵略国家的政策所给予的援助不但始终一贯的,而且是十分慷慨的。美国政府从一九三八年至最近给予的五千万美元之钜的借款之前,一共借给中国一亿七千万美元。并且根据一九四一年三月租借法案在最近十个月间给予了中国很多的物资援助。

但是援助中国抑制我们的敌人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步骤,乃是美国政府对日本有效的经济禁运,而且在去年七月初大英帝国与荷属东印度群岛也起而支持这个禁运政策。那时美、英、荷下令把其境内的日本资产冻结,把各级汽油置于禁运之下,实际上各该国与日本的商业与运输的交往已呈完全停顿的状态。

抵抗日本侵略最有效的经济禁运全面施行的时间,仅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去年十二月间对英美在太平洋前哨地带发动诡诈突袭之前四个半月的时间。这些野蛮的突袭以另一种意义来说,乃是侵略者对于这种经济武器的效力致最高的敬意。我相信这个经济因素在最后打破欧亚国际匪徒的主力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大的效果。

<!--PAGE 15-->所有这些对中国援助的方式是“实际战争之外”的措施。但是去年十二月七日——“一个永久是个耻辱的日子”——国际情况突然改变。在珍珠港,在韦克岛,在中途岛,在关岛,和在岷里拉所发生的事,使整个美国,整个盎格鲁撒克逊的世界,所有中南美共和国,均感惊讶震撼。结果,不但ABCD(美英中荷)联合阵线技术上以及心理上与精神上均成为事实,而且有二十六个国家真正的形成为联盟的“同盟国”,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保证利用他们全部的军事与经济力量来对抗三个轴心条约国,并且宣言不和敌人个别媾和或停战。

中国单独作战了四年半之后,就这样的突然发现自己正和二十五个新盟邦并肩作战,其中包括世界三大强国。

国际情势的突变已经使得我的人们在精神上与士气上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中国军队最近在长沙和鄂北战场的大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来证明国际新联合体对于自由中国作战力量所引起的影响。

上述的就是形成中国作战力量的五个主要的因素。我们还有很广大的空间。我们还有很多的人力,我们国家团结的历史意义,受到了火和血的新洗礼之后,比从前愈益坚固,不可动摇。我们内部的经济与工业重建工作,每个月都显露出更多更好的效果。更有进者,中国抗战的第五十四个月的第一天,整个国际情势突然变成对中国有利,对我们的敌人不利;中国不再是单独作战,而是“拥有六大洲绝大多数人口”的二十六个国家“军事与经济的全部力量”的支持。

离开费城不远的地方,有个历史性的福奇谷村庄。这个村庄是一七七七年到一七七八年华盛顿军队驻扎的冬营所在地。

你们最有科学脑筋的历史家菲斯克(John Fiske)说:“华盛顿军队在福奇谷村所遭受的可怕煎熬与痛苦,引起历史家的同情和钦佩。当这些可怜的士兵在一七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步行到他们冬营时,他们所踏过的雪路上斑斑的染上他们生冻疮的赤脚流出来的血……在二十三日华盛顿告诉国会说,他的营中有二八九八人‘不适于服役,因为他们赤脚而且衣不蔽体’。冻饿使患病者日益增多;而在拥挤的医院里,有些人因为缺少稻草铺在他们所躺的冰冷土地上而活活冻死。他们所受的痛苦非常大,所以万一敌人攻击,简直就难以召集两千人可以拿起枪杆的。”那是一七七七年冬天福奇谷村的情况。

美利坚合众国的祖先怎么能脱离福奇谷村的苦海而渐渐步上约克镇的最后胜利呢?究竟从一七七七年冬天到一七八一年十月约克镇胜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所有的历史家都同意引致独立战争最后胜利的是两个因素。第一,革命军虽然遭遇到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仍然继续作战;第二,同时国际情势的变化大有利于美利坚共和国。那就是法国不但给予美国很大的财政援助,而且派来了一个庞大装备优良的远征军,包括陆军与舰队,以协助华盛顿对英国作战。事实上,那时候整个情势对英国不利。在一七八〇年,即英国在约克镇投降的前一年,英国实际上是对整个欧洲作战。就是因为这个不利的国际情势,才使英国无法增援在美国作战的军队,而给相当小的华盛顿部队以有效的打击。

<!--PAGE 16-->这两个因素是同样重要的。假如革命军在一七七七年放弃作战,或者在一七七八年接受和谈的建议,这个国际情势有利的转变就不会对美国争取独立的目标有何帮助,而也可能今日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

我的同胞的脑中决不会忘记这个历史类似的事件。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在纽约城,我提到过福奇谷到约克镇的事,下结论说:“这个历史类似事件的含意是十分清楚的。中国抵抗侵略者战争的最后胜利也一定要依靠两件事:第一,中国必须继续作战;第二,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国际情势转变对中国有利,对其敌人不利的时候一定会来到的。”

中国作战了一年半之后才获得美国第一次贷款。我们作战两年两个月之后欧洲大战爆发。我们作战了三年八个月之后才获得包括在能享受一九四一年三月租借法案的国家之内。我们作战了整整四年之后英美政府才开始冻结日本资产,并且对日本施行全面的禁运。我们作战了四年五个月之后才找到并肩作战的新盟邦。

现在情势转变了,但是最后胜利尚未在望。你们的国家,我的国家,以及所有我们的盟邦面对着一个长久和艰难的战争。但是我们现在要以结交了新伙伴所鼓舞起的新勇气和新力量继续不断作战。对于最后的结果,我们毫无疑惑的是“联合国”的胜利。

我将把我同胞想告诉列位的话作为结论。这些话以蒋委员长在去年十二月九日致罗斯福总统的电文最可以表达的。他说:“我们把我们的一切都贡献于和你们并肩作战的共同战场上,直到太平洋和整个世界免于受残暴的力量和背信者之害的时候为止。”

你们知道你们是为什么而作战的。你们是为了保卫你们的民主生活方式而作战的。这种生活方式,按照我所了解的,就是自由与和平的生活方式。

就西方世界与西方文明而言,问题的关键,乃是专制与民主的对垒。也就是自由对压迫、和平对武力征服的斗争。

今天,太平洋区域问题的关键,和西方世界所面临的,毫无二致。那便是极权统治下的生活方式,与民主生活方式的对垒。换句话说,也就是自由与和平对压迫与侵略的斗争。

西方问题的焦点,在于纳粹的德国对西欧与英、美民主国家间的冲突。而太平洋区域的问题,在于中、日间的冲突。两方面战争的目标是一致的。

基本上说,中、日冲突的形态乃是和平、自由反抗专制、压迫、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为求彻底了解太平洋区域冲突的本质,我们必须就中、日历史事实,作一对照性的分析。

(一)中国在两千一百年前,即已废弃封建制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时的日本,尚在军国封建(幕府)制度的巅峰时期。自那时起,幕府制度代代相袭,延续至十九世纪中叶,派瑞(Coodore Perry)迫其开放门户,始告终止。

<!--PAGE 17-->(二)两千一百年来,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几乎没有阶级的社会组织。政府官吏的产生,都是经由科举考试的竞争选拔出来的。但日本呢?至少在近八百年来,都是武人政治。他们这个统治阶级的地位,一直是不容许他人问鼎的。

(三)中国在权威鼎盛时期,也从不鼓励武力侵略,而一向厌弃战争,谴责帝国主义的领土扩张行为。相反的,军国主义的日本很久以前沿袭而来的国家理想一直都是向大陆作领土的扩张,和妄图征服世界。

上述这些历史事实的对照,在中、日两国生活方式和文明发展上,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这两个民族的国民性和社会体制,也就在这些史实的推演中形成。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和平的国家,而日本成为一个极权黩武的民族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以便了解这种自由、民主、和平生活方式发展的过程。

远在纪元前二二一年,中国就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在统一之前,是一个漫长的诸侯割据时代,称为春秋、战国。在这个时期中(尤以纪元前600~200年间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发展的中国思想和文化,大放异彩,与西方古希腊思想、文明的兴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这个时期在学术、哲学上的成就,中国的自由、民主、和平观念与理想,也就随而产生。有关中国民主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可以从bsp;第一,是以“无为而治”的黄老治术为最高政治形态。老子和他的门人认为,最好的政治,是使人民几乎不知有政府的存在;而最坏的政治,是人民畏惧政府。所以他主张:“一切听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是墨家的兼爱精神。墨子主张“非攻”;他一生的精力,都致力于传布“博爱”及“国际间和平相处”的道理,这些道理他称为是上天的意旨。

第三,是本着“人皆可教”的原则,产生了社会不分阶级的理想。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及“有教无类”。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四,中国具有言论自由及政治上采纳坦诚谏奏的悠久传统。远在纪元前八世纪时,有一位政治家曾留下这样一段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孝经》中引有孔子一段话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第五,是人民在国家中占极重要地位。人民反抗暴政,乃天经地义的事。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的民主思想,说明人民可以抗暴,更可以诛戮暴君。

<!--PAGE 18-->第六,是均产的社会思想。孔子说:“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盖均无贫。”

以上是中国所以爱好和平与重视民主的一些理论性的、哲学性的基础。这些观念与理想,是在纪元前三世纪,中国第一个学术成熟时期发轫于我们的先圣先贤,而且代代相传到今天。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组主任赫莫尔(A.w.Hlll)是我的一位好友。他对中国民主思想,曾对孟子的民主学说,表示以下的意见:“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体制下,不但革命的论调能够存在,而那些含有革命思想的书籍,竟又用来作为考选政府官吏的依据,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中国古代的许多哲学思想,也能在两千一百年的帝国制度下,一一付诸实施。

(一)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竟然形成和平与无为而治的政治作风。纪元前二世纪,大帝国的版图,和今天中国的版图的广袤几乎一样大小。在通信交通不像今日这么发达的当时,要想统治这样广大的国域,真是谈何容易。那时的始皇帝,想以军国主义与极权领导统治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帝国,可是不出十五年时间,就遭到了为革命推翻的悲惨命运。继之而来的,是中国的第二大帝国——汉朝,统治了四百年之久。汉朝政治家,由于历史教训的利益,决定建立一个和平统治的王朝,将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付诸实施,逐步推行文人政治,使人民享有统一帝国生活的种种权益,而不受政府过分的干涉。

由于汉朝长期无为而治的文人政治制度实施的成功,以后各代,也大都相沿推行。

在上述期间,因为中国没有强大邻国侵犯,所以和平与军备裁减的实现并无困难。当时虽有好战的游牧民族为患,然而尚不足以使中国走上扩充军备与军国主义的道路。所以无论就政治、哲学、宗教或文学而论,均视战争为大忌。

个人自由与地方自治精神,更是和平与无为政风下必然的产物。所以,中国政治一贯的特色,是被治理者个人主义的充分表现。他们尽量避免政府的控制,和常常流露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sp;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民主思想,不是采用无为而治的政风,是不可能产生的。

(二)由于封建社会早已废弃,长子继承权(宗法)制度也就随之消失。汉代财产继承的政策,是各子平均分配,而且不分贵族、平民,都已习为风尚。任何富户,经三代分产之后,便已不复存在。所以,经过两千一百年的均产之后,逐渐形成今天社会结构的民主化。

<!--PAG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