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科与择业[1](1 / 2)

林一民院长:胡先生今天除了公开讲演外,并在国大联谊会、师范学校讲话,已经很累,本来不应该再要求胡先生讲话了。只以胡先生是学术界的权威,很难得这个机会,所以还是请胡先生指教。

胡适之先生:我从上月十九日回到台北直到今天,差不多天天说话。昨天接到通知,是要我参加谈话会,所以没有准备,我也愿意听听各位先生的话。或者提出什么问题来讨论,或要我答复都可以,假使我不能答复的,钱校长、陈厅长、董教授,也可以帮助我答复。

林一民院长:前次听到教育部程部长说,我们有许多人在美国担任学术工作。详细情形如何?胡先生一定知道,请胡先生告诉我们。

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崩溃的时候,所谓左派的学生发起组织科学工作协会。里面分了好几部门,如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科学工作者,并分地域。起初许多人不晓得是有作用的,后来才知道。在大陆放弃以后,当然有许多人动摇。有些学专门科学的人,认为应该回国去工作,并认为学物理、化学与工农科的,回到大陆没有问题。后来看到许多学自然科学的人,遭到清算迫害,便打消了回大陆的思想。现在留在外面的科学人才,各自由国家都有,在欧洲、英国、法国较多,整个说起来,美国特别多。他们在外国留下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共产党统治大陆以后,留在大陆上的,不但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没有自由,就是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也没有自由。大家看清楚了共产党的面目。这是在外国留下来的最大原因。

其次,台湾政治,虽然慢慢的上了轨道,并有很大的进步,但大家都知道台湾的生活很苦,同时入境需要一种手续,还有许多人感觉到做工作需要一种设备。在台湾的高等教育机关,只有一个大学,三个学院,同“中央研究院”的一部分,很少有比较完备的设备,不积极回台湾,这个原因要占大部分。

第二,大陆不能去,回台湾有上述几个问题,同时感到留在外面继续研究比较方便。在外国找一个固定的工作也比较容易。

第三,美国从韩战发生以后,对于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应用科学,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尤其是航空工程的人才,禁止回大陆。如西部加里福尼亚州工程大学有一位在航空工程有地位的教授,因家庭关系要回大陆,家眷都上船了,美国政府临时把他的书籍、纪录资料统统扣留,人也不准出境。

(最初禁止的,只限于与军事有关的人才,最近虽没有见诸明令,事实已扩大到凡是大学毕业,或获得高级学位的人,都不准出境。这种措施,是不愿意让训练好的人才,由香港回到大陆“铁幕”里去。)

这是我国科学人才留在外国的三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大家认识到“铁幕”里去,不能够有好的作工的机会。同时这几年来思想有一个变化,认为反共抗俄是正确的。

今天留在国外的许多人才,如化学、物理学,差不多头等人才都在美国。最多的是航空工程,医学少一点。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也有许多在美国。将来如何把这许多人才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并请他们回国来工作,同时也给他们以合适的设备,合适的生活。这的确是当前的问题,杭先生、陈先生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今天我到这里,感到很惭愧。我当初是在美国纽约州康乃尔大学学农的,学了三个学期,请求改行,改到文科。从那时起,东摸西摸,到现在四十年了,不知道改的那一科。林院长说我是学术界的权威。其实我没有一项专门学问。哲学弄弄,文学弄弄,最近又回到《水经注》,成了学术界的流民。

农学院某教授问:第一,台湾国民教育发达,升学困难,毕业的学生只能有十分之一升学,至于初中毕业投考高中的,一万五千人当中只有二千五百人获取。于是发生两个问题:一、国民教育发达,如何扩大容纳?二、如何使他们就业?

第二,高等教育,应该从质方面找途径呢?抑从量方面找途径?

第三,胡先生研究考证学,是独到的心得,还是有师传?

此外,胡先生的《哲学史大纲》,中编、下编几时出版?希望先读为快。

陈雪屏厅长:关于升学比例,不大符合,我作一个说明。台湾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不错,一个是升学,一个是就业。在升学方面,历年来的预算,平均百分之三十,就是国民学校毕业接受中等学校教育的是百分之三十。国民学校毕业的学生,每年有增加,譬如去年十二万,今年增到十五万,明年可能增到十八万。而升学的数字,也是按年增加的。今天升学感到困难的,是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几个大的都市。其他乡县升学的不到百分之十五,而台北市则达百分之六十。明年升学的预算,还是百分之三十。

胡适之先生:我很惭愧,《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编系民国八年二月出版,后两个月我的大儿子才出世,于今我的大儿子已三十三岁了,上编出版了三十三年,中下编尚无下文,许多朋友都问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