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首著名的《寒食》,诗人韩翃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曲折离奇、历经磨难的“爱情故事”。
韩翃考上进士之前滞留在长安,和一位姓李的王孙公子交好,常去李府做客。这位李公子有个很宠爱的歌姬柳氏,容貌艳丽,能歌善舞,还是个才女,不仅喜欢读诗、唱诗,自己也能写诗。柳氏独具慧眼,非常欣赏韩翃,韩翃也很倾慕她。这位李公子也挺慷慨,成人之美,把柳氏赠给韩翃,而且还送给他们一笔钱。两人成了亲,生活非常幸福。
后来韩翃考上了进士,回乡省亲,柳氏暂留在长安。没想到“安史之乱”就在这时爆发了,长安被叛军攻占。柳氏冷静地剪去长发,隐藏起自己的容颜,穿上缁衣,躲在法灵寺避祸。
韩翃无法返回长安,只好去淄州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职。待到官军收复长安,韩翃忙托人去寻找柳氏,除了让人带去一袋碎金,他还写了一首《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是以柳树来代表柳氏,意思是询问她是否健在、是否已经跟了别人。
柳氏见到这首诗,立刻潸然泪下,回赠了一首诗: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意思是分开这么久,自己的年纪也慢慢大了,纵然重逢,可能韩翃也不再看得上自己了吧?
没想到二人还没重逢,又发生了变故。柳氏不慎被立有军功的番将沙吒利看到,这位骄横的将军立刻把柳氏劫回府中。
后来韩翃随侯希逸进京,却再也寻不到柳氏。直到有一天,二人竟意外地重逢在长安街头。但柳氏已经被沙吒利霸占,有情人见面却无法相守,只能失魂落魄地分开。
韩翃回去以后,和同僚饮酒时闷闷不乐。一个叫许俊的将官是他好友,问清缘由以后怒发冲冠,让韩翃写了封信,当下骑马去了沙吒利府中。当时沙吒利正好外出,许俊骗出柳氏,给她看了韩翃的信,柳氏肝肠寸断,许俊一不做二不休,就把柳氏给韩翃带了回来。
但沙吒利怎肯罢休呢?众人正在发愁的时候,侯希逸知道了此事,这位封疆大吏立刻到皇帝唐代宗那里告了御状。唐代宗了解原委之后,也很同情这对有情人,就亲自下旨让柳氏与韩翃团圆,沙咤利那边,赏赐了两千匹绸缎作为补偿。
就这样,韩翃和柳氏历经波折,终于在皇帝的帮助下破镜重圆。
学个成语
王公贵戚(wáng gōng guì qī)
身份尊贵的皇亲国戚,也泛指权贵。
出自宋代无名氏的《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说段历史
话说汉朝的“五侯”
这首《寒食》的内涵有争议,很大的原因就是第四句中的“五侯”,因为汉朝时“五侯”确有其事,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诗人有所指,是讽刺唐朝时与汉朝“五侯”类似的权贵。
其实“五侯”首先是种常用的提法,古代曾以“五侯”代表公、侯、伯、子、男五种贵族爵位,因此“五侯”可以泛指王公贵戚。许多唐诗中都有“五侯”的提法,比如李白写过“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汉朝也确实有“五侯”的说法,是指一下封五人为侯,而且还不止一次。例如西汉的汉成帝,他继位时十七岁,以自己的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统领朝政。过了几年,汉成帝把其他五个舅舅同一天封为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候,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人谓之“五侯”。王氏权倾天下,这些王家的贵族骄奢跋扈,朝中无人能制约。后来王家就出了个王莽,篡夺王位,终结了西汉。
另外两组“五侯”都发生在东汉的汉桓帝时期。大将军梁冀也是外戚,是梁太后的哥哥,专横跋扈,毒死小皇帝汉质帝后,又立了汉桓帝,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汉桓帝做皇后,把梁家的梁胤、梁让、梁淑、梁忠、梁戟都封了侯,也是“五侯”。
汉桓帝对梁冀深恶痛绝,却没有得力的人帮忙,只好求助于身边的宦官,分别是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五个宦官动用一切力量打击梁冀,他们以皇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动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以谋反的罪名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梁冀虽然权倾天下,但得罪的人太多,只是从前没人敢公然反抗他。现在单超等人以皇帝的名义要除掉他,很多人立即倒向了宦官一方。结果梁冀就被杀了,梁氏满门也被根除。五个宦官立下大功,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朝政大权从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东汉政权从外戚专权又转为宦官专权,终究还是一步步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