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部分 日常影响(2 / 2)

仅握住食指:一般来说,对方与你面对面的时候感到自卑,或者感觉低你一等。

用双手握手,或者同时握住你的前臂,或者肩膀:快逃!这是一个骗子(卖保险的、政客……)

触碰的影响

我们同周围环境的身体接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和他人的感知。举个例子,在向你介绍一个人之前,人们让你摸到柔滑的面料,你会更加开放,对新来的人更热情。反之,如果提前让你接触材质令人不舒服的东西,你对他就不那么友好了。

触感越是柔和,人们越是感到宽容和大方;触感越坚硬,人们越自私。

当我们触碰他人时,对方会自动认为我们更有吸引力,他说“是”的可能性是原来的两倍。当售货员在商店里触碰客户时,客户停留的时间更长:22.11分钟,缺少触碰则为13.56分钟;客户也购买得更多:13.56美元,否则为12.23美元。同样有研究表明,在酒吧或者餐厅里,我们总是明显感觉到触碰我们手臂的那些服务员更友善(总分4分,有触碰行为的服务员为3.16,否则为2.24分),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给他们更多的小费(账单的17.68%,通常情况为14.50%)。

当人们触碰他人时,总能获得更多。售卖比萨时,这条规则同样适用。美国学者在堪萨斯州的一家超市里做过一项测试,他们请示范推销员邀请顾客品尝比萨X,一半的客户被触碰了前臂。结果,79%被触碰的客户接受了品尝,而没有被触碰的客户只有51%接受了。更好的是,从0到10打分,两队对比萨的口味作出了同样的评价,但是37%被触碰的客户购买了该比萨,而没被触碰的客户则只有19%选择购买。

在邀请舞伴跳舞或者询问电话号码时,这一规则同样适用。比如,当在迪厅里邀请舞伴跳舞时,女孩儿更容易接受那位触碰了她的男孩儿:65%会接受,如果缺少触碰,则为43%。一个男孩儿,还算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儿,当他快速地触碰了女孩儿的前臂,那他有两倍的机会(20%)获得她的电话号码。

来自女性的触碰同样可能让人放下戒备。当涉及金钱投资或者赌约的时候,研究人员表示,若女性轻轻拍打男性的背部,则他们可能更容易冒险。

简而言之,触碰是一种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武器,特别是它与眼神相联系的时候:接受率上升到91%。但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敏感呢?人类学家告诉我们,肯定是因为“触觉联系”是生物的第一种交流方式,比语言表达更早。被触摸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可加强信任,可降低戒备。当然,这根据不同的文化(例如,盎格鲁撒克逊人比拉丁人对触碰的敏感度低),以及每个人的亲身经历而有所差异。

“距离”因素

要想获得一切,仅专注于触觉接触就足够了吗?不一定。是的,如果你处于主导地位,例如父母面对孩子、老板面对员工……但是,如果正好相反呢?就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人际交往的距离。

请求的接受率(例如街上有人请你给他1欧元来乘坐公共汽车)根据距离而变化:60厘米的时候,成功率为70%,但相距20厘米,处于亲密范围,成功率跌至40%。

换句话说,当我们向他人提出请求时,首先根据你与对方的亲密程度,保证你和他处于合适的距离。

另一个变量:触碰的地方。触碰手臂增加成功的概率(70%对40%)、触碰前臂(60%),但是其他地方的触碰则没什么效果——触碰肩膀,成功率为45%,手为35%。

最后,不要忽略了持续时间。两秒钟,最理想不过了。据网站Severehalii.free.fr.的说法,半秒的触碰太过飘忽,不起效果,五秒钟又可能让人焦虑。

变色龙效应

物以类聚?当然了。长久以来,人们倾向于按照共同特点来结成伴侣:年龄、外貌特点、种族、宗教信仰、社会职业、地理位置……

研究人员在已婚的伴侣中,甚至发现了相当奇特的外貌联系:两眼之间的距离,头、耳朵的大小,手臂、中指的长度……他们同时也表示,如果对方与我们有相似的面部特征,则我们更容易信任他们。

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也会根据姓氏和名字的首字母来配对。如果你姓马丁(Mart),那么你更可能会与另一位马丁,甚至莫罗(Moreau)、默尼耶(Meunier)结成伴侣,而不是一位勒孔特(Lente)或者迪朗(Duran)。或者,如果你叫萨米亚(Saia),更可能嫁给一位萨米尔(Sair)或者赛利姆(Seli),而不是阿奇兹(Aziz)或者卡里姆(Kari)。

还不止这些。从一个跟你有相同名字的人那里,你可能拥有三倍的机会获得他的正面的答复。下次贷款的时候可以就此考虑找一位合适的银行家。

这是一种自恋吗?我们更喜欢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或者是出于一种安全感——我们和更加熟悉的人待在一起会更舒服?不管怎样,我们总是更愿意帮助我们的“同类”。比如,你的包裹或者文件掉在地上,如果对方和你穿着类似(同种风格、同种颜色),那么对方会更乐意帮你捡起文件。

越是相似就越好吗?到了罗马,就要入乡随俗吗?无论如何,我们本能地倾向于或多或少地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如果看到有人在刮鼻子,我们也会更频繁地刮鼻子;他若是偶尔晃脚,我们也会跟着晃脚;他做鬼脸,我们也做,一切都是如此,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本能地,我们会模仿自己想要讨好的人、想要吸引的人或者想要说服的人的姿势、神态、语调、口头禅、态度和穿衣风格。

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首先,我们通过模仿他人总能获得更多。比如说,如果你的老板狂热爱好西装领带,那么你最好也避免穿花衬衫。

最好也不要做得太过分,只有模仿得自然才有效果。如果模仿过于刻意,你就变成了老板的克隆人,也就是马屁精了。此外,要当心那些害人精,他们在刚碰面十分钟之后,就立刻变得和我们极其相似。

咖啡巧克力:让人更容易接受的小东西

寻求一个帮助,一次加薪,升职,和一个客户、银行家、生活中的伙伴等谈判,从一杯咖啡开始吧!事实上,美国学者曾经证实,在一次面谈中要想留下好的印象,必须温暖对方的手。手上握着一杯温热的咖啡,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对方更加热情,更擅长社交,因而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得更加宽容。再给一点巧克力,这会增加你的成功率:对方为了回报你,认为必须也给你提供一份帮助。

资料来源:《科学杂志》,2008

鹦鹉效应

人们对那些模仿自己行为的人表现得更大方,心理学家称之为“变色龙效应”。但是,人们对那些扮演鹦鹉的人同样也更加大方。举个例子,在一家荷兰餐厅,当服务员拿到点菜单后会经常复述一次客户点的菜“两个蛋黄酱白煮蛋、一份黑胡椒牛排……”,而不是仅仅说“好的”或者“我知道了”。

简而言之,使用对方的语言,可以让人愉悦、说服他人、受到关注。注意对方经常使用的词汇、口头禅,然后运用到你们的对话中。我们之后会谈到(第8章和第9章),这是解开男女关系的钥匙。同样的,当我们系统地重复对方对我们说的话,或者使用他的常用语,我们也总能获得更多,比如:“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事实上,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

其他技巧

你大概已经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个提线木偶,别人轻易地就能操控我们。在谈话中点头、轻微地向前倾、抬一下眉毛……表面上我们所有的看似无足轻重的态度和姿势,都包含了我们想象不到的作用。

首先看看我们与对方的站位方式。例如,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喜欢位于我们惯用手一侧的人或东西。当我们问一个右撇子想买哪件商品、想雇用哪个人,或者最喜欢哪个陌生人,他会选择他右侧的人或物品;如果是左撇子,则更倾向于他左边的。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某些姿势会给他人良好的印象。

例如,我们发现,当一个售货员在与客户交流的时候点头以示认同,客户也会跟着点头,甚至会笑得更多,这是著名的变色龙效应(参看上节),其销售额也会增长11%。

你若想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让人聆听,让别人采取你的建议,点头吧!对方会更专心,你们的面谈结束后也会感觉更满意,明显感觉你更加热情友善。

还有其他一些技巧能够帮你说服他人,更好地输出你的观点,心理学家称之为“**效应”,广告商称之为“挑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称之为“悬疑”。

最典型的例子:艾维亚广告牌公司在1981年做的宣传推广。8月底,巴黎和其他大城市的广告牌贴着一则海报,上面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照片,穿着比基尼坐在海滩上。海报上只有一句广告语:“9月2日,我将脱掉上面。”9月2日到了,同款海报,上面的女孩儿光着上身。新的广告词:“9月4日,我将脱掉了,米里亚姆——海报上的模特——确实脱掉了她的比基尼,但是,让人惊讶!这次,她背过身去了。无疑,这次宣传让大家不断地讨论她。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当我们要传达一个重要信息的时候,总是要注意它的效果。透露一点儿信息,以勾起人的好奇心;玩弄他人的耐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先让人压力倍增,到最后让他们大松一口气。实际上,通过吊人胃口,我们总能更好地“操纵”他人。自然界中,雌性动物在**之前,通常会让雄性动物焦急地等待很长时间;都市里的女性也不会按时赴约;警察在询问嫌疑人之前也会晾上一阵;老板、他的员工、他的供应商在谈判之前也会如此。人类诞生之时这个战术便有了,可谓非常有效。守时,毫无疑问是国王的礼节(路易十八),但延迟是操纵人心的一个绝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