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梁衡给中学生的作文课(全3册) > 第十六讲 富有学识,厚重幽默 文章五诀之“典”字诀

第十六讲 富有学识,厚重幽默 文章五诀之“典”字诀(2 / 2)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你看他这一段,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你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

刚才讲的是明典,接下来我们讲讲暗典。就是不明说,而是暗暗地用了一个典故。

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爱吾园以及人之园”,就是爱我自己的植物园,更爱城市里的大植物园。这一句话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

第三个比较难理解,过去没有人讲过,是我自己总结的,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做“兴典”。什么意思呢?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做比兴。“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这个头往下说。

有一首长诗叫做《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北民歌的题材,里面有很多的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段子中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就像一座桥的前面会有一段引桥,说书时前面有一个引子,就起这个作用。

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一九三九年的七月七号,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是一张隐藏的名片,它能够证明你读书多、幽默、聪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以要学会用典。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