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梁衡给中学生的作文课(全3册) > 第十六讲 富有学识,厚重幽默 文章五诀之“典”字诀

第十六讲 富有学识,厚重幽默 文章五诀之“典”字诀(1 / 2)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典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书本中来的,所以要多读书,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讲了文章五诀的前四个,这一课讲最后一个:“典”字诀。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它与前几个不同,前四个都是文章写作的对象,是要直接表现的,都可以独立成文,你可以全篇都在说一个景、一件事、一种情、一个理。但“典”字诀不同,你不可能全篇只说一个典故。所以典在文章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出现。

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的已经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而且风趣幽默。

典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书本中来的,所以要多读书,俗话讲的“肚子里要有货”,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有把前面的形、事、情、理四个要素和这个“典”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好文章,所以一个作家的成长其实是生活加读书。

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个是明典,一个是暗典,还有一个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兴典。

第一个是明典。

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文章里面用典好比盖楼房,不是一砖一瓦慢慢地盖,而是预先做好一面墙、一扇窗户,啪地一下装上去,有时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包含了许多内容。p;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作者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就用了这么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

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