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板荡(2 / 2)

“国事艰难,孤心中苦闷,不知该找谁分担,不得不劳累王公冒寒天来见!”

王朗闻言正了正冠带,肃容道:

“三公者,天子之相也。”

“今天子有疑难,朗自当为天子分忧,何言劳累?”

曹叡摆手:

“孤尚未称制,还不是天子。”

王朗肃然:

“虽未称制,但太子就是储君。大行皇帝崩后,君臣名分已不作二论。”

曹叡莞尔,对那名年轻郎官道:

“素闻王公性情严整慷慨,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后者连连点头,却没有吱声,显得极有分寸。

王朗见状,侧目问道:

“你便是已故武威太守之子?”

年轻郎官这才开声自我介绍:

“下吏毌[guàn]丘俭,字仲恭。”

“父毌丘讳兴,黄初二年到三年,蜀贼侵略凉州,臣父守土而亡。”

“太子不以俭卑鄙,待之如亲友,遂侍奉至今。”

王朗展颜道:

“忠良之后,何言卑鄙?”

“储君有你这位良友,是国家之福啊。”

毌丘俭连道不敢当。

王朗回头对曹叡道:

“太子身边不乏良师益友,足以解惑释疑,处置庶务。”

“今日召老臣,想必非为他事,乃关乎国本,对否?”

曹叡哈地一笑,道:

“就知瞒不过王公。”

“也罢,孤就直了。”

“先帝崩殂又有数月,前因河东军事,秘不发丧。”

“但近来诸事不顺,洛阳人心板荡,孤以为此事不宜再拖延下去……”

到诸事不顺,三人脸色都是一暗。

原本有所放松气氛,顿又如冬日彤云一般,压到了每个人头顶上。

默然十数息,王朗才启齿道:

“越是纷扰之时,越要早些定下名分,以安抚人心。”

“既然殿下有此心,可命有司开始准备大礼,择吉日继位。”

闻得此言,曹叡神色明显放松了一下。

但也仅仅是一下。

王朗见此情状,顿时了然,道:

“殿下可是担心洛阳周边局势不稳,有妨于继位?”

曹叡仰天吐气:

“知我者,王公也!”

“不错。”

“自秋以来,我大魏便噩耗连连。”

“先是蜀贼破潼关,渡蒲板,两路进犯。”

“其后天不假先帝以年,中道崩殂。”

“本以为这些都是上天对孤一时考验,只要与群臣共克时艰,定可拨云见日。”

“谁知道冬雪一下,三河同传来噩耗……不瞒王公,孤每夜辗转思量,父祖所托的基业,孤到底还能不能守住啊?”

此言一出,场间又是一阵沉默。

毕竟曹叡所言虽带着些消极情绪。

可句句属实。

特别是入冬之后,三河战局真可谓噩耗连连。

河东方向,司马懿在安邑城下被诸葛亮正面击溃,致使河东局面急转直下。

非但丧城失地,更让并州与司隶的联系彻底断绝。

再不能如早年那般南下救援关洛。

河南方向。

随着关平砲砸不停,加上徐庶北上陕津后,军力空虚,陕县只是又坚持了半个月便失守。

虽然老将张郃迅速收拢兵马到后方的汉函谷关。

但那座关城只能扼住崤函北道,无法兼顾南道。

换言之。

此刻洛阳盆地对于汉军而言,已非密不透风。

至于河内,虽未失去任何一座城池。

但在河东尽失的情况之下,河内又怎可能独善其身?

更别河内北对的上党南部,早在河东大败之前已经先一步被那贼将麋威所占。

更别那里还被抢走了一位天下瞩目的前朝皇帝!

王朗深知曹叡所言的人心板荡,绝非夸大其词。

乃当下洛阳的真实写照。

大魏君臣,已经无法在洛阳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