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书禾发现,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思想一点也不守旧。她总是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讲出最深刻的道理。
晚上,黎书禾帮婆婆铺床时,曾诗英拉住她的手:“书禾,妈这次来,是想多住些日子。”
“太好了,”黎书禾真心实意地说,“您想住多久都行。”
“妈老了,”曾诗英轻叹一声,“总想着多陪陪你们,多教曦儿些东西。”
黎书禾在婆婆身边坐下:“妈,您一点都不老。您教我们的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曾诗英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你能这么想,妈就放心了。”
夜深了,黎书禾回到卧室,看见宋祈年正站在窗前望着母亲的房间。
“妈睡了?”他问。
“刚睡下。”黎书禾走到丈夫身边,“妈说想多住些日子。”
宋祈年点点头:“应该的。”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院子里。那棵老桃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落花如雪。
“记得小时候,”宋祈年忽然开口,“妈也是这样,春天总要在家住上一阵子。教我认字,带我去郊外挖野菜。”
黎书禾握住丈夫的手。她明白,对宋祈年来说,母亲的每一次到来,都是童年记忆的重温。
第二天清晨,黎书禾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她推开窗,看见婆婆正在院子里打太极。晨曦中,老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安详从容。
曾诗英看见她,招招手:“书禾,来,妈教你打太极。春天练最好,舒筋活络。”
黎书禾披上外套来到院子,学着婆婆的样子缓缓起势。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春风拂面,带着桃花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太极讲究以柔克刚,”曾诗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做人也是这样,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
黎书禾认真学着,不仅学动作,更学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她发现,婆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智慧。
早饭后,曾诗英说要带宋曦去拜访一位老友。
“刘奶奶是妈多年的好朋友,她丈夫以前和你爸是战友。”路上,曾诗英对孙子说,“待人要礼貌,见了长辈要问好。”
到了刘奶奶家,两位老人相见甚欢。刘奶奶拿出老相册,给宋曦讲起当年的故事。
“你爷爷可是个英雄,”刘奶奶指着照片上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战场上救过你刘爷爷的命。”
宋曦听得入神,小脸上满是崇敬。
回家的路上,曾诗英对孙子说:“记住刘奶奶的话,做人要知恩图报。咱们家能有今天,离不开那么多人的帮助。”
黎书禾跟在后面,听着婆婆的教诲,心里感慨万千。婆婆不仅在照顾他们的生活,更在塑造孙子的品格。
日子一天天过去,曾诗英住得愈久,这个家就愈有味道。她教黎书禾腌制春笋,教宋曦认星星,甚至教宋祈年下厨做她的拿手菜。
“妈,您真是无所不能。”黎书禾看着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由衷赞叹。
“活到老,学到老。”曾诗英笑道,“妈也是从你奶奶那儿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