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职责所在,他仍需弄清楚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语气缓和了许多,但依旧问道:
“既然贵院早已察觉不妥,为何不提前通知朝廷,而非要自行处置,以至于酿成如此大的风波”
慧忍对此早有准备,他神色坦然,回答得十分认真,且完全是实话:
“将军明鉴,在事发之前,贫僧与院内僧众,确实并不知晓梁王府具体所谋为何。”
在许宣到来并点破之前,他甚至没有察觉王府近来行为有什么诡异的,只当是自家寺院莫名其妙被卷入业劫漩涡。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时日了,为此还紧急联系了禅宗其他支脉的前辈高僧,请求研判局势乃至必要时施以援手。
“而且,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凭一些模糊的预感,去指控一位实权郡王……”
“将军,我们临济院是正经的佛门禅寺,不是那等可以肆意妄为不顾法度的白莲教。”
“做事,要讲证据。”
“唯有在对方的阴谋彻底暴露危害即将爆发之时,我等方能豁出性命,以雷霆手段,为保全这九州秩序,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话说的,堂堂正正,有理有据;这事做的,先礼后兵,舍生取义。
全都没毛病!
将军仔细查阅了慧忍提供的临济院与各地禅宗高僧的往来书信,上面清晰地记录了事发前临济院的困惑、求助以及对局势的担忧,时间线完全吻合,确实证明了其立场并无问题,甚至堪称谨慎克己。
身上那本就不多的杀气,此刻彻底散了个一干二净。
一方面是被对方的道理和付出说服,另一方面也是深知佛门势力盘根错节,高手如云,若非必要,实在不宜轻易结怨。
最后一个问题。
将军斟酌了一下语气,开口问道:
“大师……对于近日洛阳传闻的‘降而生商’之说,有何看法”
“啊!”
慧忍这次是真的没忍住,直接失声“啊”了出来,魁梧雄壮的身形甚至微微晃动了一下,脸上写满了纯粹的惊愕与茫然。
什么玩意就……降而生商
作为半个当事人,他全程都在应对王府的压迫、李道人的邪法、猖兵的围攻,以及思考如何赎罪,脑子里压根就没往“上古天命”、“王朝复辟”这个方向想过哪怕一丝一毫!
将军见他反应如此真实,不似作伪,便也耐着性子解释了一下。
毕竟太史令金殿泣血、喊出“降而生商”这件事已经是眼下洛阳城里最精彩、传播最广的戏码,基本上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慧忍听完将军的解释,脸上的惊愕渐渐化为一种更深层次的震惊与后怕。
沉默了片刻,才长长叹息一声,语气复杂:
“梁王他……唉……贫僧只知其行邪法,拘禁星命,欲行不轨,却万万想不到……其所图竟如此之大,如此……骇人听闻……”
双手合十,面露悲悯之色,诵念道:
“纵逸着事业,荒迷于五欲,不知有恶果,如鱼入密网,此业已成就,极受大苦恼。”
“阿弥陀佛。”
这一声佛号,带着真正的震撼与警示意味。
随着他话音落下,周围的僧众似乎也感受到了方丈话语中描述的那种庞大到足以吞噬一切的野心所带来的恐怖,此起彼伏的“阿弥陀佛”声在院落中响起,充满了肃穆与惊悸。
将军见这大和尚反应如此质朴真实,确实对“降而生商”背后的政治隐喻一无所知,纯粹是稀里糊涂卷入了漩涡,然后又稀里糊涂拼上性命去阻止了一场可能颠覆王朝的阴谋,心中不由得更是钦佩万分。
这种赤诚,有时候比精明的算计更难得。
当下不再多问,收取了必要的证词和文书便拱手告辞,他还需要去梁国其他地方处理这桩惊天大案的首尾。
临走前,目光落在了一直安静蹲在一旁仿佛在看热闹的书生身上,脸上的神色比之前温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客气。
“许解元,”他开口道,“如今梁国境内局势初定,但难免还有宵小潜伏,算不得安全。本将麾下府兵因军务特殊,无法分兵护送。解元最好还是早日联系一支可靠的大商队,随他们一同前往洛阳,安心准备今年的春闱为好。”
他口中的‘隔壁郡的府兵’,实则是直接从洛阳开来的中央禁军。
这位将军本人也是官居第四等的中郎将,出身于直属皇帝的亲信部队——中护军。
正因如此,他才有着绝对的底气和实力,能悍然杀入一个藩国境内,镇压一切不稳定因素,甚至直接上门问询临济院这等佛门大寺。
但对许宣的态度却明显不同。
许宣的身份是特殊的。
出身于江南文脉鼎盛的崇绮书院,师门渊源深厚,同窗好友遍布朝野。更重要的是,他人虽还未至洛阳,名声却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了过去。
寻常书生的扬名之路,多半要靠亲属的引荐、师长的宣扬。
手段高明的,还会刻意制造一些“孝悌”、“仁德”、“才思敏捷”的典故佳话,来包装自己的形象,传播“仁义礼智信”的美名。
许宣虽然并未刻意去经营这些,但他的名气却不胫而走,传播得极快,尤其是在一举拿下扬州解元魁首之后。
书院里的那些老教授们,这几年中一直向各自的老友同僚们分享“我们崇绮书院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后辈”这一喜讯。
然而所有这些铺垫,都不如在科举的权威框架下取得硬核成绩所带来的效果那么直接和猛烈。
一旦有了“解元”这金光闪闪的成绩作为铁证,之前积压的关于才华的名声便如同找到了宣泄口,瞬间彻底爆发开来。
这么说吧,许宣如今在士林中的名声和受期待的程度,几乎可以媲美当年那位尚未遁入空门同样惊才绝艳的若虚法师的高度。
若不是洛阳这些年被各种天灾人祸、权力倾轧的负面大新闻占据了舆论焦点,“江南许才子”的名号凭借其解元身份和崇绮书院的背景,定然会比现在还要响亮数倍,真正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
即便如此,能让竞争激烈的江南三大书院罕见地共同推举,这其中的分量与儒家体系内部推举出的新一代门面人物,又有何区别
况且,这位将军自家也有些子侄或关系网正挂在江南某座书院门下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