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3日,港岛的舆论战火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因王盛那份不卑不亢的声明而愈演愈烈。
部分媒体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持续围剿,更有甚者开始捏造所谓“盛影系打压港片新人”、“王盛要求旗下艺人选边站”等莫须有的罪名。
然而,王盛此刻却显得格外悠闲。
半岛酒店套房的书房内,他正听着李婷婷的汇报。
“王总,通过一些……不可言喻的渠道,初步摸清了背后推波助澜的主要势力。”
李婷婷将一份简洁的报告放在王盛面前,“跳得最凶的,主要是这几家。”
王盛拿起报告,目光扫过:
以张雄为首的“港岛电影工作者总会”部分保守派成员。
他们长期把持行业话语权,视内地资本为洪水猛兽,担心既得利益受损。
张雄本人与多家本地型电影公司利益捆绑深厚。
《苹果日报》及其背后的黎英势力。
这家报纸素以煽动性报道和**立场著称,此次抓住机会,极力将王盛塑造成“内地霸权”象征,以此挑动公众情绪,扩大自身影响力。
部分与“中国星”等传统港资制片公司关系密切的影评人和专栏作家。
这些公司近年业绩下滑,对盛影传媒这种依托内地市场快速崛起的“新贵”充满嫉妒和警惕,乐于见其受挫。
一个名为“文化捍卫联盟”的松散组织,牵头人是制片人陈冠忠。
此人以“捍卫港岛文化独特性”为口号,实则投机取巧,惯于通过制造对立博取关注,其资金来源复杂,与某些境外NGO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果然,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王盛轻笑一声,将报告丢回桌上,“格局就这么点。黎英那条线,暂时不动,自有天收。
其他几家……你安排人,把我们掌握的一些关于张雄和他那几个公司‘合理避税’、片场欺压新人演员的资料,‘不心’漏给他们的对头媒体。
陈冠忠那边,查查他那个‘联盟’的账目和境外资金往来,找个时机,送给廉政公署一份‘匿名礼物’。”
他是正规军,剿灭反贼是顺手的事。
“明白,王总。”李婷婷迅速记录,“那舆论方面,我们是否继续被动回应?”
“被动?不。”
王盛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聚集的少量记者,“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传统媒体喜欢吠,就让他们吠去。我们要开辟新战场。”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敏锐的商业光芒:“婷婷,立刻联系两个人,请他们务必尽快来港岛一叙。一个是腾迅的马总,另一个是曾总。”
李婷婷有些意外,但还是立刻应下:“好的,王总。我马上联系。”
……
两天后,4月25日。
港岛半岛酒店另一间私密性极佳的会议室内,王盛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马哥和曾黎青。
此时的马哥,相比两年前在王盛手里拿到投资时,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执掌一家快速成长互联网公司的沉稳。
而曾黎青,则依旧是那副能言善辩的模样。
他们俩身边还跟着一个人,腾迅五虎将之一的张志栋,技术天才。
“王总,久等了。”马哥笑着介绍完张志栋后,与王盛握手,态度恭敬。
他深知眼前这位年轻的“金主”和战略指引者对腾迅意味着什么。
腾迅已经非两年前可比,移动梦网、传奇,为腾迅带来了磅礴的现金流,支撑他们将在下个月推出Q币,然后顺势推出各种增值付费道具。
“王总。”曾黎青言简意赅,目光中带着询问。
“马哥,曾工,坐。”
王寒暄几句,便直入主题,“这次请三位来,是有一个新的想法,需要腾迅的技术力量和张工你的经验来共同实现。”
他顿了顿,清晰地道出构想:“我想做一个网站,或者,一个线上平台。
它的核心功能有两个,第一,是电影信息的数据库和影迷交流社区,用户可以在这里给电影打分、写影评、交流看法;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实现线上电影票选座和购买。
技术上可以实现吗?”
马哥和曾黎青看向张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