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1日,清晨。
港岛的阳光透过半岛酒店套房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毯上投下一道细长的金线。
王盛醒来时,身边是仍在熟睡的李晓冉。
她蜷缩着,长发散在枕畔,呼吸均匀。
王盛没有惊动她,轻轻起身,赤脚走到地窗前,拉开了一角窗帘。
维多利亚港在晨光中苏醒,海面上波光粼粼,往返的天星轮划开平静的水面,对岸中环的摩天楼群在淡蓝色的晨雾中若隐若现。
一股混合着海水咸味和城市活力的气息,仿佛透过玻璃渗透进来。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座国际都市清晨特有的脉搏。
……
洗漱,换上熨烫平整的定制衬衫和西裤,王盛来到套房的餐厅区域。
助理早已安排好早餐,简单的西式早点,配上一杯黑咖啡。
他一边用餐,一边翻阅着助理准备的今日简报。
除了港岛本地媒体对今晚金像奖的前瞻报道(《功夫足球》自然是焦点),还有几份来自京城和北美的传真。
《功夫足球》北美票房累计已突破4500万美元,后劲依旧稳健,新线影业发来的简报语气愈发热情。
另一份则是盛影传媒上市工作组发来的进度更新,一切按计划推进,但需要他最终确认几个关键节点的负责人。
他的目光在其中一份关于韩国电影市场近期动态的摘要上多停留了几秒,脑海中对即将与郑泰元的会面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
上午九点五十分,王盛在套房附带的型会议室里坐定。
这里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维多利亚港。
十点整,敲门声准时响起。
助理引着郑泰元走了进来。
“王社长!阿尼哈塞哟!”
郑泰元一进门,就满面春风地用韩语问候,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王盛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恭喜王社长!《功夫足球》在北美再创佳绩,真是震撼世界!我听到消息时,激动得一晚都没睡好!”
他的中文带着明显的韩语腔调,但表达流畅,情绪饱满。
今天他穿着一身深蓝色条纹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精神,甚至有些过于正式。
“郑社长,客气了,请坐。”
王盛微笑着抽回手,示意他在对面的沙发座,态度不冷不热,保持着东道主的从容。
郑泰元没有立刻坐下,而是从随身携带的精致公文包旁,取过一个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紫檀木长盒,双手奉上,语气恭敬:“王社长,一点点心意,不成敬意。听您对传统文化有兴趣,这是一件明朝瓷器。”
王盛瞥了一眼那木盒,做工精细,纹理古朴,里面东西的价值恐怕不下六位数人民币。
他没有推辞,对旁边的助理微微颔首,助理上前接过,妥善放到一旁。
“郑社长有心了。”王盛淡淡一句,揭过了礼物环节,“我们直接谈正事吧。你急着过来,是为了中韩电影引进发行试点的事情?”
“是的,王社长!”
郑泰元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堆满笑容,但眼神锐利,“贵国相关部门展现出的开放姿态和远见,令我深感敬佩!
这对于促进东亚文化共荣,绝对是里程碑式的一步!
而王社长的盛影传媒能获得首批试点资格,更是实至名归!”
他先扣了一顶高帽,然后话锋一转,切入核心:“不知王社长对于这每年三部影片的引进,有什么具体的构想?
我们泰元娱乐非常希望能凭借与贵社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我们对韩国电影产业的了解,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王盛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没有立刻回答,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
郑泰元的急切,在他意料之中。
这套试点机制,对韩国电影界是块敲门砖,对郑泰元个人而言,更是通往韩国文化产业链顶层的快速通道。
放下茶杯,王盛才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构想,当然有。既然是合作,就要有合作的样子,不能是单向的输入。”
他伸出三根手指:“首先,这三个名额,我的初步想法是,不能全部用来引进纯粹的韩国制作。至少……要有一个名额,必须用于中韩合拍片。”
郑泰元眼神一凝,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