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院线新格局(1 / 2)

2002年4月9日,星期二。

清晨的京城尚带着一丝寒意,但报亭早已被熙攘的人群围住。

今日,几乎全国所有有分量的报纸,无论是严肃的《人民×报》、《光明×报》,还是受众广泛的《华夏电影报》、《京城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乃至港岛的《东方日报》、《明报》,都在文化娱乐版或财经版的头条,用极其醒目的标题刊载了同一条爆炸性新闻:

“《功夫足球》北美首周(含点映)狂收近1300万美元!”

“星爷魅力无法挡,华语电影征服好莱坞!”

“盛影传媒国际化首战告捷,十天掠金2478万美金!”

报道中详尽罗列了《功夫足球》自3月23日点映至4月7日第二个周末结束的详细票房数据——

首周末812万美元,首个完整周(含点映及首周末)累计1298万美元,上映十天总票房高达2478万美元!

笔者们不吝溢美之词,将这次成功誉为“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海外胜利”,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次完美实践”。

王盛的战略眼光、周星星的喜剧魅力、盛影团队的运作能力,被反复称颂。

一股由官方媒体引领、民间广泛响应的“功夫足球热”和“盛影热”瞬间被点燃,席卷全国。

街头巷尾,办公室,学校,人们热议的不再仅仅是国足即将出征世界杯,还有这部在海外“为国争光”的电影。

盛影传媒的企业形象和“盛影出品”的品牌价值,在这一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乐于看到成功,也只在乎成功。

……

京信大厦,盛影传媒集团总部。

王盛的办公室宽敞而安静。

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几分秘书处一早送来的、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摘要。

他目光扫过那些激动人心的标题和数字,脸上却没什么波澜,仿佛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仅仅几分钟,他便将那些报纸推到了一边,仿佛那只是几份无关紧要的日常简报。

他的注意力,早已被另外一摞更厚实的文件所占据——

是来自集团投资拓展部和“盛世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整理汇编的、雪片般飞来的全国各条院线的合作邀约与入股申请。

随着2月1日《电影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正式推行,院线制改革进入实质性井喷阶段。

原有的各级电影公司、放映单位,要么改组,要么联盟,急切地想要搭上这班改革的快车。

而掌握了目前国内最卖座、最稳定内容源的盛影传媒,无疑是所有新老院线争相巴结的“财神爷”。

谁能拿到盛影出品影片,尤其是王盛亲手打造的那些爆款电影的首轮放映权,谁就能在激烈的渠道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李婷婷和负责影院业务的副总秦远志秦远志站在桌前,仔细汇报着初步梳理的情况。

“王总,这是目前已经正式向集团发出邀请,或有明确合作意向的主要院线清单和基础数据。”秦远志将一份表格递给王盛。

王盛接过来,目光沉静地浏览着。

表格清晰地列明了各条院线的背景、目前掌握的影院数、银幕总数以及核心诉求。

截止目前,抛开前两年取得试点资质成立的中影盛世院线、魔都永乐院线(现改组为魔都联和电影院线),京城新影联院线、粤省南方电影院线(现改组为粤省中影南方电影院线),正在筹备、马上成立的还有27家,分别是:

蜀省太平洋电影院线,发起方是蜀省电影公司、蓉城太平洋文艺电影院。

浙省时代电影大世界院线,发起方是ZJ省电影有限公司。

鄂省银兴院线,发起方是鄂省电影总公司。

苏省东方影业公司(后发展为东方院线),发起方是苏省电影公司。

苏省联合院线,发起方是七路反王(苏省的七家市级电影公司)、中影、盛影。

黑省天鹅院线,发起方是黑省电影公司。

辽省北方电影院线,发起方是辽省电影公司、滨城电影公司、沈城电影公司。

闽省中兴院线,发起方是闽省电影公司。

鲁省新世纪电影院线,发起方是鲁省电影公司。

豫省奥斯卡院线,发起方是豫省电影公司。

湘省楚湘影业公司(后发展为楚湘院线),发起方是湘省电影公司。

冀省中联影业院线,发起方是冀省电影公司。

皖省中安电影院线,发起方是皖省电影公司。

吉林长影电影院线,发起方是长影厂。

赣省华影电影院线,发起方是赣省电影公司。

八桂新联院线,发起方是八桂区电影公司。

甘省敦煌院线,发起方是甘省电影电影公司。

云省荣欣影业公司(后发展为荣欣院线),发起方是云省电影公司。

晋省雁门电影院线,发起方是晋省电影公司。

黔省星空电影院线,发起方是黔省电影公司。

山城万和院线,发起方是山城电影公司。

陕西长安院线,发起方是秦省电影公司。

津城院线,发起方是京城电影公司。

内蒙民族电影院线,发起方是内蒙区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