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疯狂的想法,却像一道闪电,精准地劈中了那堵名为“物理定律”的铁。
它没有打破墙。
它指明了一条绕过墙的、从未有人敢于踏足的道路。
常规的研发思路被彻底抛弃。
一场由材料学院与生命科学院联合发起的,史无前例的疯狂实验,就此展开。
无数次的模拟。
无数次的失败。
他们将拥有植物部分特性的特殊细胞,与坚固而轻便的纳米碳管材料,在分子层面进行复合。
细胞排斥碳管。
碳管撕裂细胞。
失败的样本堆积如山。
直到某一次实验中,他们不再试图强行“融合”,而是将【盘古】那份混乱的“灵感”数据,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生物电信号,作为培养环境的“背景噪音”。
奇迹发生了。
在那种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信号刺激下,生物细胞不再排斥纳米碳管,而是将其当做了自己生长的“藤架”。
它们以一种玄奥的方式,沿着纳米碳管的晶格结构,开始攀附、缠绕、生长。
一种全新的、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的物质,在龙河大学的实验室中,诞生了。
当第一份完美的样本从培养皿中取出时,整个实验室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灰白色,表面带着细腻的纹理,触感温润,仿佛不是冰冷的造物,而是某种未知生物的皮肤。
“开始测试!”
随着指令下达,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特性,逐一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首先,它会“呼吸”。
当实验室的温度被调高,样本的表面出现了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观舒张。传感器显示,建筑体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流通,正在被它自主调节。
它仿佛在进行一次轻微的叹息。
其次,它能进行能量转换。
一束强光照射在样本表面,另一端的能量监测仪上,代表电能输出的数值,瞬间开始飙升。
它能吸收太阳能,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供给整个城市系统。
它拥有了类似“光合作用”的能力。
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一名研究员用高精度激光,在样本表面划开了一道微的裂痕。
在显微镜的画面中,裂痕的边缘,那些特殊的生物细胞,在预设好的基因编码指令下,开始被激活。
它们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无比坚定的速度,开始分裂、增殖,填充那道伤口。
几个时后。
那道裂痕被全新的细胞组织彻底弥合,恢复如初。
它能自我修复。
它会生长。
它活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块样本,浑浊的眼中,流下了两行滚烫的泪水。
他穷尽一生与冰冷的公式和材料打交道,却在生命的尽头,亲手触摸到了一块“活着的”基石。
“它叫什么?”何宇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
那个最先提出构想的年轻博士生,看着这件堪称奇迹的造物,用一种近乎朝圣的语气,出了早已在心中酝酿许久的名字。
“【生命性纤维束】。”
这种会呼吸、会生长、仿佛拥有生命的全新材料,为建造一座真正“活着的”城市,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