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再次起身,踱步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插在西裤口袋里,俯瞰着脚下这座充满无限活力与欲望的东方之珠。
远处,海天一色,船只如织,近处,楼宇如林,车水马龙。
收购丽的,只是他精心构筑未来安全壁垒的第一步,是舆论阵地的抢占。
未来,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他还会考虑在沿海经济特区,例如深圳、珠海,设立劳动密集型的电子或成衣加工企业。
这不仅能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成千上万的工人,这将是他的第二层护甲——经济贡献和社会稳定价值。
而在更具长远意义的高科技领域,他早已开始未雨绸缪地布局,通过启明资本隐秘地投资了数家具有颠覆性潜力的硅谷初创公司,涉及微处理器设计、软件生态和早期网络技术,并计划在未来适当时机,将部份先进技术和产业链环节逐步引入国内,这将是他的第三层,也是最核心的护甲——科技引领和国家战略价值。
知识(学术地位)、资本(财富实力)、舆论(媒体平台)、就业(实业工厂)、科技(前沿投资)……他正在如同下棋一般,精心编织一张多层次、立体化、互相支撑的防护网。
这张网,旨在为自己,也为远在国内的家人,在这个波澜壮阔又潜藏无数不确定风险的大时代巨变中,寻找一个最稳固、最安全,并且能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的位置。
三天后,在启明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与澳洲财团关于丽的电视台百分之六十一股份的收购协议,正式签署,作价一点四亿港币。
整个过程低调而高效,符合阳光明的要求。
然而,消息一经相关渠道披露,便如同在滚热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迅速引爆了港岛各大媒体。
一点四亿港币收购一家历史悠久但经营不善的电视台,这本身就是极具话题性的大新闻。
“神秘内地资本大鳄,一点四亿港币豪取丽的电视台控股权!”
“启明集团传媒版图落下关键一子,中环新贵剑指邵氏?”
“阳光明:从内地公派留学生到斯坦福教授,再到港岛传媒大亨的传奇跨越!”
翌日,各大报纸的财经版和娱乐版头版头条,几乎都被这条爆炸性新闻及其衍生报道占据。
狗仔队和财经记者们闻风而动,试图挖掘更多关于这位神秘富豪的内幕。
近两年来,启明集团在港岛资本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大肆收购优质上市公司股权和核心地段的物业地产,早已成为财经版块的常客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阳光明这位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背景神秘、且来自内地的幕后老板,更是引发了外界无数的猜测和好奇。
尽管阳光明和他掌控的集团,极力保持低调,拒绝了几乎所有媒体的采访请求。
但其内地公派留学生出身、斯坦福博士兼客座教授的耀眼学术背景,与如今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一掷千金的商业大亨身份形成的巨大反差,足以让所有记者和窥秘者津津乐道,并千方百计地挖掘他的一切信息。
很快,他在一些公开场合被拍到的模糊照片,他在美国求学时的一些零星事迹,都开始被小报添油加醋地见诸报端。
对于外界这些突如其来的喧嚣与关注,阳光明早已有心理准备。
他清楚,资本的扩张必然伴随名声的累加,想完全隐形是不可能的。
他冷静地吩咐集团公关部门统一应对口径,对外保持“不予置评”的沉默态度,不回应任何非官方或未经证实的猜测性报道。
同时,他也立刻通过梁博涛,加强了自身在港岛居所,以及远在魔都家人的安保措施,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团队进行评估和必要的保护。
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中心,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掌握一家属于自己的主流媒体,对于在未来引导舆论、化解危机、保护个人及家庭隐私的重要性。
收购丽的,这步棋不仅走对了,而且走得非常及时。
处理完这件关乎未来战略布局的大事,阳光明心中那份对家人的牵挂变得更加清晰和迫切。
自从出国留学,他每年都会利用圣诞、暑假等假期,回国探亲两三次,但每次都是行程匆忙,如同旋风过境,在家待不了几天便要离开。
林见月和两个孩子,还从未出国与他进行过稍长一点的团聚。
如今正值孩子们放暑假,时间充裕。
林见月作为大学生,假期也比较宽松,有足够的时间。
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将家人接来港岛,团聚一段时间。
他自己也需要在投入紧张工作前,享受一段短暂的天伦之乐,弥补长期分离的遗憾。
父母和大哥大姐他们,都要上班,工作繁忙,恐怕难以请到长假。
但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同样在念书、正值假期的二哥、二姐两家人,或许可以借此机会过来住上一段时间,也让他们开阔一下眼界。
这天下午,他处理完几份必须他签字的文件后,拨通了魔都家中的国际直拨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林见月那熟悉而温柔,带着一丝吴侬软语腔调的声音:“喂?哪位?”
“见月,是我,光明。”听到妻子的声音,他的神经不自觉松弛了一些。
“光明!”林见月的声音立刻带上了一丝显而易见的惊喜和关切,“你那边都安顿好了?听你说了之后,我就一直在担心。收购电视台,这么大的事情,一点四亿啊……”
“嗯,刚签完约,后面具体的整合和运营有沈总他们去执行。”
阳光明语气刻意放得轻松,不想让妻子担心商业上的事,“见月,现在正好是暑假,孩子们都闲着。我想让你和静姝、致远,过来港岛住一段时间。
这边事情虽然多,但我也能抽空多陪陪你们,带你们到处走走。”
他顿了顿,补充道:“你顺便问问二哥二嫂,还有二姐那边,要是有空,也可以一起来,人多热闹些,房子也住得下。”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让亲近的家人也感受一下不同的环境。
电话那头,林见月沉默了片刻,语气带着明显的遗憾:“我和孩子们肯定没问题,早就想过去看看你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但二哥二嫂,还有二姐那边,恐怕都去不了。”
她详细解释道:“二哥今年好像在他们单位安排的实习岗位上,挺忙的,领导看重,请假不容易,怕影响不好。二姐那边情况也差不多,而且她好像正在准备什么重要的考试,假期里也要抓紧时间复习,根本抽不出身。
爸妈和大哥大嫂、大姐他们,更不用说了,都要上班,单位纪律严,估计也舍不得请那么长的假,来回路上也要花不少时间。”
阳光明握着话筒,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结果,他其实也预料到了。
八十年代初的内地,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人们的工作观念普遍是“螺丝钉”精神,假期制度远不如后世灵活,请长假,尤其是为了非公务的私人探亲,在很多单位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没关系,你和孩子们能来就好。”他压下心中的些许失落,“你再跟大哥大姐他们说一声,能来最好,这次实在来不了,以后机会多的是,我再来安排。港岛这边,我住的地方很大,房间足够,完全住得下。”
“嗯,好,我晚点再跟他们说一声。”林见月应道。
“那我这边就尽快去公安局办理港澳通行证的手续,然后去订机票。静姝和致远知道要去看爸爸,要去港岛玩,肯定高兴坏了,这两天一直念叨呢。”说到孩子,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母爱。
“好。订好机票后,立刻告诉我具体的航班号和抵达时间,我去机场接你们。”阳光明安排道。
“你那么忙,派个人过来接一下就行了。”林见月一如既往地体贴,不想给丈夫添麻烦。
“那怎么行!”阳光明语气坚决地打断她,“必须接机,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你了,就这么定了,告诉我航班号就好。”在这种事情上,他展现出不容商量的强势。
“那……好吧。”林见月感受到丈夫的关心,心里一暖,不再坚持。
放下沉甸甸的电话听筒,阳光明靠在椅背上,心中升起一股温暖的期待感,冲淡了连日来的忙碌与算计。
忙碌的间隙,能有最亲密的家人陪伴在身边,共享天伦,是再好不过的慰藉,也是他奋斗的重要动力之一。
林见月的动作很快,她显然也期盼着这次团聚。
三天后,她便带着七岁的女儿静姝和五岁的儿子致远,乘坐国泰航空的航班,经过数小时的飞行,于傍晚时分,平稳地降落在了启德机场。
阳光明提前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商业应酬,亲自开车前往机场迎接。
他没有用那辆过于招摇的劳斯莱斯,而是换了一辆相对低调些的奔驰S级,但依旧引起了机场一些懂行人的侧目。
当看到妻子牵着两个孩子,随着人流走出抵达大厅时,他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毫无负担的笑容。
七岁的静姝已经出落成一个小姑娘的模样,皮肤白皙,眉眼间继承了父母的优点。
她梳着整齐漂亮的马尾辫,穿着一条林见月特意为她这次出行买的新碎花连衣裙,脚上是白色袜子和红色小皮鞋,看起来乖巧可爱。
她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星,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身材高大的父亲,立刻松开妈妈的手,欢快地像只小鸟一样跑了过来。
“爸爸!”
五岁的致远比姐姐更加活泼好动,虎头虎脑,剃着个小平头,也长高了不少,穿着背带短裤和小衬衫,跟在姐姐后面,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阳光明的心瞬间被填满。
他蹲下身,张开双臂,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感受着他们小小身体传来的温暖和毫无保留的依赖,鼻尖萦绕着孩子身上的洗涤液的清香。
他用力地抱了抱他们,然后在每人脸颊上亲了一口。
林见月拉着行李走过来,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些许疲惫,但更多的还是与丈夫团聚的喜悦和初到异地的好奇与激动。
她看着丈夫,目光温柔如水,千言万语,似乎都融在了这短暂而深情的对视之中。
她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和一条米色的长裤,得体而朴素,与港岛机场那些衣着时尚的女郎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上辛苦了吧?飞机颠不颠?”阳光明站起身,自然地接过行李,另一只手揽住妻子的肩膀,轻轻拍了拍,感受到她肩头的单薄。
“还好,就是时间有点长,孩子们一开始新鲜,后来都睡着了。”
林见月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充满现代感的机场环境,“这里就是港岛啊……感觉比魔都热多了,空气也湿。”她用手扇了扇风。
“嗯,海洋性气候,夏天就是湿热难耐。走,车就在外面,回家就凉快了,家里装了中央空调。”阳光明拉着行李,带着家人向外走去。
一家人坐上奔驰,车内凉爽的环境让孩子们立刻恢复了活力。
他们对车内豪华的真皮座椅、桃木装饰以及各种按钮充满了好奇,摸摸这里,看看那里。
静姝小声地问,带着点怯生生的好奇:“爸爸,这是你的车吗?好漂亮,好舒服啊。”她小心翼翼地摸着座椅光滑的表面。
“嗯,算是公司配的车,工作需要。”阳光明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温和地解释,不想在孩子面前强调物质的差异。
致远则更加直接,他扒着车窗,小脸几乎贴在玻璃上,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中环摩天楼群、闪烁的巨型霓虹灯广告牌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忍不住惊叹道:
“哇!爸爸,这里的楼好高啊!好多灯!比魔都外滩的高楼还多,还亮!”在他有限的认知里,魔都的外滩已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了。
林见月也默默地看着窗外的街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专卖店、行色匆匆衣着光鲜入时的人群、双层巴士和叮叮车……
与她熟悉的、带着殖民时期风情和浓厚生活气息的魔都相比,这里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繁华,让她感到既新奇震撼,又隐隐有些陌生与不适,仿佛闯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车子驶过繁华的湾仔、铜锣湾,逐渐转入通往南区浅水湾的道路,环境开始变得清幽起来。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山坡上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各异、设计独特的豪华别墅,私密性极好。
最终,车子通过一道需要遥控开启的自动铁门,驶入一处占地广阔、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私家庭院,在一栋设计极具现代感、通体以白色为主调、线条简洁利落的三层别墅前停下。
别墅拥有巨大的落地窗和宽敞的露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