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2章 261客座教授回港岛收购丽的

第262章 261客座教授回港岛收购丽的(2 / 2)

更何况,上级相关部门对他这位“学成归国”的精英寄予了厚望,早已有了安排——回国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并参与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完美符合他明面上“爱国学者”的身份定位,能为他提供一层坚固的保护色。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唯一提出的请求是,将最晚报到时间宽限到八月底,以便他处理好港岛这边积压的重要事务,完成工作交接和战略部署。

现在已是七月十日,他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缓冲期。时间紧迫,不容浪费。

劳斯莱斯驶入中环一条繁华的街道,最终在一栋气势恢宏、极具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前稳稳停下。

大楼外墙是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板,到了。”梁博涛的声音适时地响起,打断了他漫无边际的思绪。

阳光明抬眸望去,“启明集团”四个硕大的鎏金繁体字招牌,高高悬挂在大楼顶部,在烈日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宣示着主权。

这栋中环核心区的独栋甲级写字楼,是去年集团实力急剧壮大后,他力排众议,以一笔巨资购入的永久性产业,作为集团总部。

启明集团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员工规模尚不能完全填满整栋大楼的每一层,仅留下核心的五层自用,其余楼层出租给了其他知名公司,既彰显了集团深不可测的实力和长远信心,本身也是一笔极具眼光的不动产投资。

在梁博涛和几位闻讯赶来的高管簇拥下,阳光明步入吹着强劲冷气的大厦内部。

光可鉴人的意大利进口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天花板上的灯带,线条流畅极简的现代设计风格,贯穿始终!

衣着光鲜、步履匆匆的员工们,脸上带着专注与效率,无不透露出一种高效、专业且与国际顶尖投行接轨的公司气息。

职员们看到这位极少露面、却在整个集团内部被视为传奇和绝对核心的幕后老板,纷纷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微微躬身,恭敬地问候“阳董好”。

阳光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颔首回应,脚步未停,径直走向那部直通顶层的董事长专属电梯。

电梯内部是胡桃木饰板和抛光不锈钢,安静而迅速地上升,轻微的失重感提示着高度的变化。

回到位于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巨大的弧形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和对岸九龙半岛的壮丽景色如同一幅动态的巨画,毫无遮挡地扑面而来。

碧蓝的海水、穿梭的船只、密集的楼宇,仿佛整个港岛的繁华与野心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办公室的面积大得有些惊人,堪比一个篮球场,但装修风格却异常简洁、克制,以深色木质、冷色调金属和浅灰色石材为主,除了必要的宽大办公桌、一组待客的皮质沙发、一个小型嵌入式酒柜和角落里的绿植,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透露出一种冷峻的权力感。

只有靠墙的一个紫檀木博古架上,精心摆放着几件清雅瓷器,一只元青花玉壶春瓶,一对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纹杯,釉色温润,形态优美。

给这个充满现代感和资本力量的空间,巧妙地增添了一丝属于东方的、内敛的文雅韵味,也隐隐暗示着主人并不简单的文化底蕴和来源。

他刚在宽大舒适的人体工学办公椅后坐下,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集团总裁沈瀚林推门而入。

他依旧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模样,梳得整齐的头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专注,只是眉宇间比两年前多了几分统揽全局、决策千钧的沉稳和气度。

“董事长,欢迎回来。”沈瀚林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沈总,坐下说话。”阳光明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集团事务千头万绪,辛苦你了。”

“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沈瀚林坐下,将手中拿着的一份黑色封皮的文件夹轻轻放在桌面上,“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运营平稳,投资组合表现基本符合甚至略超我们之前的预期。这是近三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和财务简表,请您过目。”

阳光明没有立刻翻开,他的时间有限,需要直接切入此次回来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些我稍后会详细看。先说说丽的电视台那边,情况怎么样?”

收购丽的电视台,是他此次港岛之行的重中之重,其战略意义远超单纯的财务投资。

沈瀚林似乎早有准备,汇报道:“和澳洲财团的谈判,由我亲自牵头,法务和财务团队配合,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

对方最初态度强硬,只愿意出售部分非控股股权,试图保留影响力。

经过多轮艰苦的磋商,以及我们在其他方面施加的一些……嗯,商业压力,他们现在终于松口,同意出让其持有的全部百分之六十一的股份,取得绝对控股权。”

他顿了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不过,在最终的交易对价上,双方还有最后一道分歧。

澳洲财团的最终报价非常坚持,是一点四亿港币。而我们的最后出价是一点三亿。

一千万港币的差距,虽然相对总价不算巨大,但双方都不愿轻易让步,谈判暂时陷入了僵局,就等您回来最终拍板。”

他清晰地列出了数字,等待指示。

一点四亿港币,收购一家目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市场份额被TVB压制、评估市值约在两亿港币上下的丽的电视台超过六成的控股权。

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一笔能登上财经版头条的巨款。

阳光明脑海中迅速权衡利弊,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丽的电视台,也就是未来的亚洲电视台,此时虽然在收视率和盈利能力上,被邵逸夫爵士旗下如日中天的无线电视台(TVB)稳稳压过一头。

但它作为港岛仅有的两家免费无线电视台之一,其所拥有的广播牌照、节目制作能力、播出渠道以及最关键的——潜在的、面向数百万港岛市民、并可辐射东南亚乃至更广范围粤语人群的强大舆论影响力,是金钱难以衡量的无形资产。

掌控了丽的,就等于掌握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公众话语平台,一个能发声的喇叭。

在他未来长远而复杂的规划中,这不仅仅是商业版图的重要拼图,更是一层极其重要的“护身符”和政治资本。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拥有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将极大地增强他在更高层面的“统战价值”和话语权,这是一种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

相比于此,一千万港币的差价,在战略层面显得无足轻重。

更何况,凭借他对未来娱乐潮流、节目形态的先知先觉,他有绝对的信心在收购完成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让丽的电视台扭亏为盈,甚至在未来某个阶段,正面挑战无线TVB的霸主地位。

“答应他们。”

阳光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仿佛一千万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一点四亿,可以。目标是尽快完成所有法律文件和股权交割手续,避免节外生枝。”

沈瀚林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原本准备了更多关于价格分析和谈判策略的说辞,但老板的果断超乎他的预期。

不过,他立刻恢复平静,他深知这位年轻老板的眼光和魄力远超常人,看准的战略目标,绝不会在战术性的价格问题上过多纠缠。

“明白。我立刻亲自安排法务和财务团队与对方接洽,加快进程,争取一周内完成所有文件的审核与签署,并安排一个正式的签约仪式。”沈瀚林迅速回应。

“嗯,可以。但仪式规模控制在必要范围内,低调处理,不必过于张扬,避免不必要的媒体过度炒作。”阳光明补充指示道。

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收购完成后,暂时维持现有管理团队的稳定,给他们一个过渡期,同时让我们的审计和评估团队进驻,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和全面评估。

后续具体的组织架构调整和节目内容改革方案,等我看过详细报告后再做指示。”

“好的,董事长,我记下了。”沈瀚林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快速记录下要点。

正事谈完,阳光明身体向后靠了靠,语气缓和了些:

“我这次回来,会停留一到两个月时间,除了处理积压的文件,重点是听取各业务线汇报,并最终确定集团下一财年乃至未来三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通知下去,所有部门一级主管,本周内准备好详细的述职报告,安排时间逐一向我汇报。”

“是,我会立刻安排下去,确保准备工作到位。”沈瀚林应道,随即起身,“如果您没有其他吩咐,我先去落实丽的收购事宜。”

阳光明点了点头。沈瀚林微微躬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并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宁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