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一下子安静得出奇。
夏天里从早到晚叽叽喳喳的吵闹声突然消失了,再也听不见一丝一毫。
罗平安和罗安宁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不再是去看蒜苗或者追逐蝴蝶。
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搬个小板凳,坐在铺子门口,仰着头,一动不动地看着那个空空的泥窝。
“爸爸,它们到南方了吗?”罗安宁问。
“应该快到了。”罗晓军回答。
“南方是什么样子的?”罗平安跟着问。
“很暖和,有吃不完的小虫子,还有很多咱们没见过的花。”
孩子们听着,脸上的失落却一点没少。
傻柱端着个大搪瓷盆从厨房出来,看见俩孩子那样子,也跟着抬头看了看那个空窝。
“嘿,还真有点不习惯。”他挠了挠头,“往常这个点儿,那帮小崽子该叫唤着要食儿吃了。现在倒好,清净得让人心里发慌。”
三大爷阎埠贵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本书,眼睛却没在书上。
“清净点好。省得天天提心吊胆,怕那鸟屎掉身上。再说了,少了这几张嘴,院里夏天还能多留几只虫子,也算是好事。”
他嘴上这么说,可院里没了那份热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贾张氏在屋里听见外面的动静,把窗户推开一条缝。
“走了好,走了好。那晦气的东西总算走了。再不走,我这屋顶都要被它们给啄穿了。”她对着正在扫地的秦淮茹骂道,“你看看你,还愣着干嘛。赶紧把那破窝给我捅下来,看着就碍眼。”
秦淮茹拿着扫帚的手顿了一下。
她抬起头,看着那个精致的泥巢,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
捅掉?她有点不舍得。
可不捅掉,贾张氏的骂声就不会停。
她没说话,只是把头埋得更低,手里的扫帚扫得更快了。
就在这过分安静的午后,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破了沉寂。
“送信。”
邮递员骑着那辆绿色的二八大杠,进了院子。
二大爷刘海中正背着手在院里踱步,看见邮递员,立刻停下脚步,摆出领导的架势。
“小同志,辛苦了。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文件或者指示精神吗?”
“没有,就是一封平信。”邮递员从挎包里掏出一封信。
三大爷阎埠贵的眼睛立马亮了,伸长了脖子往那信封上瞧,心里盘算着,这信封看着不厚,里面不像是夹了钱的样子。
许大茂提着个空酒瓶子从外面回来,看见这场景,嘴角一撇。
“哟,谁家来信了?这年头,不是报丧就是借钱,可没什么好事。”
邮递员没理会院里的众生相,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隔壁院的,那个叫林建国的同志,有他儿子的信。”
他说着,就要往隔壁院子走。
“哎,小同志,你再看看。”罗晓军从铺子里走了出来,指了指信封,“这信,好像是给我的。”
邮递员愣了一下,把信拿回来仔细一看,挠了挠头。
“嘿,还真是。收信人地址写的是,四合院,时光小铺,罗晓军师傅收。”
这一下,整个院子都好奇起来。
许大茂第一个怪笑起来:“哟,罗师傅可以啊,这名声都传到外地去了?怎么着,是修坏了人家什么宝贝,人家写信来找您算账了?”
“许大茂,你丫嘴里能不能吐出点象牙来?”傻柱眼睛一瞪,拎着锅铲就要往前冲。
罗晓军没理会这些,他接过信,看着信封上那熟悉的,却又显得更加成熟的字迹,笑了笑。
是那个年轻人。
秦淮茹的目光在信封上一扫而过,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罗晓军一个开锁修东西的,怎么还有外地上大学的人专门给他写信?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门道?
棒梗从屋里跑出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信封右上角那张印着天安门的邮票,悄悄咽了口唾沫。
罗晓军没当着大家的面拆信。
他把信放进口袋,转身回了铺子。
直到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围坐在新砌的炉子旁,他才把那封信拿了出来。
炉火烧得旺旺的,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彤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