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隆——!!!”
一团团巨大的、夹杂着火焰和浓烟的橘红色火球,如同来自地狱的礼花,在大夏守军的阵地上疯狂绽放。
每一次爆炸,都引发剧烈的震动,泥土、碎石、断裂的木材、甚至是残缺的肢体,被狂暴的冲击波裹挟着,抛向高空。
这就是150级别的高爆弹。
也是当今世界上各个列强国家的主力重炮口径。
鬼子的这款150高爆弹弹重超过四十公斤,内部装填着近六公斤高能炸药。
其爆炸威力,远超之前濑谷支队使用的75毫米山炮和野炮。
一片接着一片的野战工事、铁丝网、鹿砦,在这样毁灭性的炮击下,如同纸糊的玩具般被轻易撕碎、掀飞、融化。
硝烟与尘土混合成的巨大烟柱,冲天而起,几乎遮蔽了阳光,让整个城北区域提前进入了黄昏。
后方鬼子观测所内。
濑谷启少将举着望远镜,镜片后的小眼睛里闪烁着兴奋而残忍的光芒。
“吆西!吆西!”他连连点头,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就是这样,用帝国的炸药和钢铁,将这些顽抗的蝼蚁,统统碾碎。”
炮队镜的视野里,城北那片原本还能看到些许麦茬和沟垄的土地,此刻早已面目全非,只剩下满目疮痍的焦土和密密麻麻、如同月球表面般的巨大弹坑。
在军事术语上,这样的开阔地被称为“杀戮地带”。
原因也很简单,在这绵延数公里的开阔地上,几乎没有任何可供掩护的障碍物。
进攻的步兵暴露在这样的地域,就是守军机枪和迫击炮最好的靶子。
但此刻,濑谷启已经顾不得心疼士兵的伤亡了。
师团长阁下只给了他四十八小时,他没有时间再慢慢试探、消耗。
“我命令!”他放下望远镜,声音嘶哑却坚决,“战车部队出击,步兵第3大队即刻跟上。
这次我军要全线压上,务必一举突破!”
“嗨。”
不久后,鬼子的炮火开始向守军阵地纵深延伸。
与此同时,进攻的序幕拉开了。
首先出现在焦土上的,是几辆九五式轻战车和八九式中战车。
它们如同缓慢移动的钢铁乌龟,履带碾过松软的浮土和弹坑,炮塔不断转动着,警惕地扫视着前方。
在这些战车身后,土黄色的潮水涌了上来。
那是鬼子的步兵。
他们以小队、分队为单位,散成稀疏的散兵线,紧紧跟在战车后面。
这些鬼子兵动作极其娴熟,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轻机枪组是每个步兵分队(等同班)的绝对核心。
他们通常是2-3人,装备一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利用弹坑和起伏的地形,这些鬼子机枪手时而快速低姿匍匐,时而短促跃进。
他们一旦发现可疑火力点或到达预定位置,就立刻卧倒,射手迅速架起机枪,副射手则警惕地观察四周,供弹手准备好弹板,随时准备提供火力掩护。
在步兵冲锋队形的两翼稍后位置,装备九二式重机枪的重机枪中队的班组们也开始建立火力点。
他们刻意将射击轴线避开主攻方向,避免误伤跟在坦克后面的友军,转而压制守军阵地的侧翼和可疑的反斜面,用密集的弹雨封锁守军可能的机动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