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框架高度的不断抬升。
塔吊也是要顶升的,从120米提升到139米。
安全,拆卸都是大头。
塔吊顶升作业是很常见的。
一般预案先行,文本啥的都是复制黏贴,计算呢?有个小册子,以前手算,现在都是有软件的。
数据输入,然后Ok就行。
本来就是固定的公式计算,没啥难度,要啥“自行车”。
其实就是“人材机法环”。
人,起码八个人。
简单的算一下,一个安装的,两个负责插拔安全销的,一个负责操作液压泵,两个负责上部支撑和引进标准节。
一个吊装标准节,一个带班就是“老周”工长。一个司机师傅。
算一算,八个人打底,还要两个替换的,十个人也是要的。
材呢,就是“材料”。
塔吊啥的本身有的咱们不算,还有就是增加的长度塔桁架,这个按照增加长度准备就行了。
这里主要是“电缆”。
还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每次顶4个标准节,即下放长度12米,最好一次放3米,一节标准节高度,分四次放。
如果顶升高度过干,不可一次放完分段放电缆一次不可超过15米。
“是不是这“语气”很熟悉?”
技术员小李笑了,这是抄袭规范的,也没错,工程上大家都是“抄抄抄”。
然后,就是这样。
安全大佬,莫姥爷双手后背,开口一句广西东北话“咋样啊?”
“啥咋样?”
“检查标准节啊。”
这个就是塔吊一节一节的桁架,主要检查就是斜撑,销孔耳板有没有变形,插的进去不。
焊缝有没有开裂。
有就赶紧换,别搞上去了,出安全大事故,还有就是销子要除锈,这样好打进入。
因为高空作业,不好搞,那就“麻麦皮”了。
人跟猴一样吊在半空中,工具都不好使上劲,洞进不去,你说咋整?
还有就是要更换登记,这个登记制度特别重要,否则前面人,后面人接不上就麻烦了。
大家都晓得干事情帮人扫尾,擦屁股超级难搞,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材料就是“销轴”。
标准节销8个。
4个竖销。
起重钩也要换,换成标准节吊装钩。
机就是“机械”。
先将塔吊起重臂旋转至套架有引进梁的一侧,引进梁是引进小车的导轨。
塔吊顶升工作。
“喂,大家动起来。”
“动起来。”
起吊标准节至引进梁高度,将带有标准节的引进小车挂到引进梁导轨上。
把顶升的标准节安装到引进小车上,用吊装钩起吊,引进小车与标准节用螺栓连接。
引进小车。
连接处螺栓。
摘除转塔与塔身最上面一节标准节的销子。
“都搞了吗?”
“小车到位。”
“螺栓检查完毕。”
“起吊Ok。”
挂在引进梁上的标准节。
“踏步,踏步方向检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