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口,程之韵早就摆好了一张桌子和一杆大秤。
顾文珏负责验货。
他用手指蘸一点泥浆,捻一捻,感受一下细腻程度和含沙量。
“这盆合格。”
“这桶不行,沙子太多,拿回去重洗。”
他的话不多,但标准严格,不容置喙。
合格的,程之韵便过秤,记账,然后当场付钱。
第一个领到钱的是个黑瘦的汉子,他端来的一盆精泥,称了足有二十斤,当场就拿到了二十个铜板。
汉子捏着那沉甸甸的铜钱,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声道谢后,提着空盆就往河边跑,仿佛晚去一刻就少赚了几百万似的。
这个场景,瞬间点燃了所有排队村民的热情。
钱是真的,顾家真的给钱!
队伍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的泥能合格。
夜幕降临,顾家院子门口却灯火通明。
收来的精泥,一盆盆倒进院里早就挖好的几个大坑里,进行初步的沉淀和晾干。
院子里,烧骨炭的窑炉火光熊熊。
院子外,前来送泥的村民络绎不绝,排成的长队都快延伸到了村口。
整个下溪村,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靠“挖土”就能赚钱的狂热之中。
深夜,送泥的村民终于散去。
院子里,几个大坑里都积了厚厚一层细腻的白泥。
小窑炉也终于熄火,顾文珏用铁钳夹出那几个烧得通红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焦黑酥脆的骨炭。
高岭土、石英砂、骨炭。
烧制耐-火砖的三种核心材料,全部备齐。
程之韵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走到一个泥坑边,看着那雪白细腻的泥,对正在旁边用木板压制砖坯模具的顾文珏说道:“文珏,按我说的比例,我们先试一小批。”
“高岭土七成,石英砂两成,骨炭粉一成。”顾文珏口中复述着这个他从未听过的配方,手上已经开始动作。
他将磨成细粉的骨炭和筛好的白沙,与晾到半干的精泥混合在一起,加水搅拌。
那和出来的泥料,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灰白色,质感也与他以往接触的任何泥料都不同。
他将泥料填入模具,用力压实,然后小心地脱模。
一块尺寸标准、棱角分明的灰色砖坯,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成功了!”赵七兴奋地叫了一声。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不断地重复。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们终于制出了足够烧一小窑的砖坯。
程之韵指挥着赵七,将那个巨大的牛皮风箱,用管道接到了小窑炉的进风口。
一切准备就绪。
顾文珏将一块块灰色的砖坯,按照特殊的码放方式,小心地装入窑中。
他做完这一切,站起身,看着眼前这个被临时改造的窑炉,脸上却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他看向程之韵:“风箱能把温度催上去,但烧砖不是炼钢。温度升得太快,砖会裂。降得太快,砖会脆。这小窑没有闸门,全靠人力控制风量和火候,稍有不慎,这一窑砖就全废了。”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林颂宜和赵七脸上的兴奋也褪了去,紧张地看着程之韵。
这第一窑,承载了所有人的希望。
程之韵迎着顾文珏的视线,又看了看窑里那些寄托着未来的砖坯,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废了,就再烧。总要试几次。”
她转头看向拿着火把的赵七,断然下令。
“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