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太太没能在沈长乐身上享受到半分未来婆母的尊荣,心中憋着口气。
她起初以为沈长乐是失了生母教导,不懂为人媳妇的规矩,便决心再敲打一番。
她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目光落在沈长乐身上,语气带着不容错辨的意味:“沈小姐,这做姑娘时啊,是府上的娇客,怎么自在都成。可一旦做了人家媳妇,这晨昏定省,侍奉翁姑,便是头等要紧的孝道。规矩体统,半点也错不得,否则,外人岂不是要笑话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儿,连基本的礼数都不懂?”
一边说着,还一边揉着肩膀,叹了口气:“这肩膀怎么越来越酸痛了?”
目光却看着沈长乐。
这话一出,上首的程老夫人和一旁的王氏立刻明白了,这是嫌沈长乐不够殷勤,在点她呢。
程老夫人心中不悦,但想着外孙女年纪确实拖不起,只得压下不快,笑着打圆场:“钱太太说的是正理。不过咱们这样人家,丫鬟婆子一大堆,像肩膀酸痛这样的小事,让她们伺候便是,何须劳动主子?”说着,便示意自己身边跟随多年的老嬷嬷,“去,给钱太太好好捏捏,松快松快。”
钱太太哪里敢让程老夫人的心腹老奴伺候自己,慌忙侧身避开,连声道:“不敢劳动老夫人身边的人,折煞我了。”
她眼风一扫,再次精准地落到沈长乐身上,笑道:“若是沈小姐不介意,替我略捏两下便是,也让我沾沾小辈的福气。”
王氏见沈长乐仍端坐不动,心下着急。
这世道,婆婆就是天,再金尊玉贵的姑娘,到了婆家也得矮一头。
她赶紧给沈长乐递眼色,低声提醒:“长乐,钱太太既开了口,你便去尽尽心。”
沈长乐心中只觉得荒谬。
钱太太身后明明站着贴身丫鬟,却偏要在这程家地盘上,让她这个程家表小姐去捏肩?
这到底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还是太不把程家放在眼里?
若真依言做了,岂不是自认低人一等,将来嫁过去更是永无宁日?
可若直接拒绝,又显得不识大体。
心思电转间,她已扬起明媚的笑脸,语气关切:“原来钱太太时常受肩酸困扰?让丫鬟揉捏虽能暂缓,终究治标不治本。我虽不通医理,倒也认得几位擅长此道的大夫,改日必当细心请教,求得良方,再亲自送到府上,希望能根治钱太太这旧疾才好。”
程老夫人闻言,紧绷的心弦微微一松,暗赞外孙女应对得体。
未来婆婆固然尊贵,却也没有在相亲宴上就让程家姑娘伏低做小的道理!
这钱太太,立规矩也不看场合,吃相未免难看。
她当即顺着沈长乐的话,呵呵一笑,语气听着和煦,话里却带着软钉子:“钱太太听见了?我们长乐是真心为你着想呢。这抬头嫁女,低头娶妇,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未来媳妇的孝心,自然体现在日后知冷知热、持家有道上,哪在乎这一时半刻的虚礼?若急着在这些面儿上的功夫找存在感,反倒落了下乘,让人笑话我们程家不会教养女儿了。”
这话夹枪带棒,直讽钱太太不懂“低头娶妇”的道理,八字没一撇就急着拿捏未来儿媳,格局太小。
钱太太被噎得脸色一阵青白,却不敢反驳程老夫人。
自从婆母十年前去世后,多年来顺遂的内宅生活,让她早已认定“媳妇熬成婆”是天经地义,未来的儿媳自然该由她拿捏。
她强压下怒火,意有所指地回道:“老夫人说的是。只是我这人实在,想着提前让沈小姐知道,做人媳妇不比做姑娘时轻松,规矩重,责任大,现在多学着些,将来也能更快适应,说到底,也是为了沈小姐好。”
沈长乐听得几乎要冷笑出声,若在平时,早怼了回去。
可一想到自己坎坷的婚事,钱誉本人和钱家条件确实是小舅精挑细选、自己也比较满意的,这可能是她能攀上的最好姻缘了。
想到这里,她只能强行按下对钱太太的不满,挤出一丝笑容,违心地奉承道:“钱太太思虑周祥,长乐受教了。”
见她服软,态度也变得恭敬,钱太太心里这才舒坦了些。
但程老夫人方才的敲打犹在耳边,她这口气还没顺下去,忍不住又挑剔起来,从沈长乐的坐姿到饮茶的姿态,鸡蛋里挑骨头。
沈长乐始终忍气吞声,笑脸相迎。
钱太太见程老夫人和王氏脸色都已不佳,非但不收敛,反而愈发来了劲,最后竟直接说道:“……说起来,沈小姐幼年失恃,有些规矩无人提点,也是情有可原。我这话说得直,沈小姐心里或许不痛快,可我这人就是实在,全是为了沈小姐日后着想。”
这话已是相当不客气,直指沈长乐“缺少教养”。
沈长乐眸色微冷,面上却笑容不变,语气甚至更加柔和:“钱太太句句金玉良言,长乐感激不尽。”她话锋倏地一转,目光真诚地望向钱太太,“说起教养,我忽然想起,钱太太膝下的长女,双亲健在,又有钱太太您这样精明能干的母亲亲自教养,规矩礼数定然是极好的,难怪能有福气高嫁入萧家那样的门第,真真令人羡慕。”
此话一出,如同精准的一根针,直戳钱太太的肺管子!
她那位高嫁入萧家的长女,在婆家过得并不如意,连带着她这个母亲每次上门,都得陪着万分小心。
此刻被沈长乐用这般“崇拜”的语气提起,她只觉得喉头一哽,满腔怒火却发作不得,脸上还得强行挤出与有荣焉的笑容,那滋味,堪比生吞了一只苍蝇。
程老夫人对钱太太那急不可耐的吃相颇为反感,见她神色有异,便知她长女在萧家的日子未必顺心,于是故作惊讶地开口:“钱太太的长女嫁入了萧家?不知是哪个萧家?”
沈长乐立时会意,乖巧接话:“外祖母,自然是江南那个顶顶有名的世家萧氏了。”
程老夫人拖长了语调“哦”了一声,状似热切地追问:“萧家嫡支如今共有五房,枝繁叶茂。却不知钱大小姐许的是萧氏哪一房的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