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慕名而来(2 / 2)

304研究所的一號研究大楼內,顶层正在召开一场会议。

何裕柱居中而坐,发言结束后,台下的高级工程师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出席此次会议的不仅有304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还有来自北方各大重工厂的学习团。

这些学习团由资深工程师带领,隨行的还有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学生。

从年龄上看,何裕柱与这些年轻人相差无几,但从能力上看,却有著天壤之別。

在今天的会议上,何裕柱分享了一些关於国產技术研发的关键点,这对来自北方的高级工程师们帮助很大。

起初,这些工程师因仰慕何裕柱的名声而来,但对他並不熟悉。

然而,通过今天的会议学习,他们对他的专业能力深感钦佩,纷纷主动邀请他到自己的工厂提供指导。

以往,这些北方的工程师总是带著一种优越感,认为南方的技术不如北方先进。

但今天,他们都被何裕柱的专业水准所震撼。

何裕柱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但他並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让他们先去实验室等待,说他需要和陈所长商討其他事项。

等北方的工程师们都被妥善安排后,何裕柱终於可以和陈兴业交谈了。“何工,祝贺你啊!”

陈兴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叫他柱子,因为何裕柱不仅通过了工程师考核,还经过组织审核,直接晋升为工程师。

从职称上看,何裕柱已经和陈兴业平级了。

並且由於第十四科室的杰出研究成果,何裕柱的实际技术水平甚至超过了陈兴业。

何裕柱对称呼並不太在意。

他在304研究所工作时,陈所长和张兰教授对他都很照顾。

当初成立十四科室时,陈所长顶著压力让他担任科长,这才给了他发展的机会。

因此,他对大家叫他“柱子”

感到习惯。

然而,陈兴业考虑到何裕柱的身份,认为在研究所內称呼他“何工”

更为合適。

此外,还有一些组织上的消息,目前只有陈兴业知道,他暂时没打算告诉何裕柱。

在討论完近期研究进展后,何裕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全国范围內的工业建设。

十四科室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何裕柱深知,大国工业的发展不是靠个人或单一科室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全国共同努力,否则即便理论再先进,缺乏基础建设也难以实现。

他的目標是提升全国工业基础,以推动国家实力的长远发展。

这次北方高级工程师的来访学习会,为他提供了一些思路。

听完何裕柱的话后,陈兴业深受触动。

何裕柱年纪轻轻便达到如此成就,却仍心繫全国,这种胸怀让陈兴业自嘆不如。

经过深思熟虑,陈兴业点头表示认可。

何裕柱向领导提出了一些关於提升全国工业基础的想法,他认为这对国家发展非常有利,但这项工作的难度极高,需要巨大的努力和资源投入。

当前国內工业水平与国际差距较大,尤其是一些城市在工业建设上的进展缓慢。

这样的任务单靠个人或普通工程师难以完成,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何裕柱毫不犹豫地表示:“总得尝试去做才能知道结果。”对他而言,推动全国工业建设確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便有系统的帮助也非易事。

但他相信,通过强有力的推动,可以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

他的目標是缩短原本需要数十年的发展周期,將其压缩至更短的时间內。

如果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

毕竟,作为一位穿越者,並且拥有特殊系统支持,他在视野和能力上都具备独特的优势。

时间飞逝,三个月很快过去。

月底的一天,何裕柱来到研究所领取了自己的上月工资。

工程师的薪资加上科长的待遇,还有科研成果的补助,总共拿到了235块钱,另有三张工业票,各类副食票各5斤,粮本上的白面是30斤,粗粮50斤。

到了何裕柱这个阶段,这些待遇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从地位来看,普通干部领导和他们这些技术人员完全无法相比。

在这个时代,像他这样的技术专家確实受到高度重视。

上级曾多次找何裕柱谈话,询问他是否愿意调往北方工作。

作为战略型人才,北方更能发挥他的作用。

不过,何裕柱的话打消了这些想法。

领完工资后,何裕柱把钱和票都带回家交给谢颖琪。“柱子,真的要走了吗”

谢颖琪看著这些钱和票,没有特別在意,反而深情地看著何裕柱。

那天北方的学习团来后,何裕柱藉此机会討论了在全国范围內推动工业建设的事宜。

北方本来就对这位高级工程师十分欣赏,自然不会拒绝他的提议。

虽然何裕柱提出的全国协作发展工业的想法起初让人难以理解,但现在以北方为主的重工业路线依赖的是集中资源支持本地,而他的建议不同。

经过解释后,大家都对他肃然起敬。

当然,目前北方工业在全国范围內算是领先的,但放眼全球仍显落后。

当初北方重工业的发展全靠国外技术引进,如今外方撤出,不仅带走了先进技术,也导致北方工业只能沿用过去的模式,缺乏自主创新。

儘管外国技术曾让北方快速崛起,但后续影响却是深远的。

何裕柱提出的在全国范围推动工业建设的想法,虽然初期见效较慢,但一旦迈开步伐,后续发展將完全属於本国路径,不再受外界制约。

然而,正如所说,起步阶段进展缓慢且难度极高,几乎无人敢轻易承担此重任。

因此,当得知何裕柱愿意推进这项工作时,那些来自北方的高级工程师们不仅对他的技术水平表示敬佩,更对其决心深感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