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02章 谁掌握了能源就掌握了未来

第402章 谁掌握了能源就掌握了未来(1 / 2)

“洛珞?哪个洛珞?”

老公不明所以的问道,似乎还没从这个震撼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还有能是哪个,《流浪地球》的刘启啊,《星你》洛教授,《源代码》的陆星衍!”

妻子闻言没好气的说道,张口就是一连串的吐出洛珞三个最著名的角色。

倒不是她只看过洛珞的这三部戏,这只是她曾经在恋爱时拉着老公一起看过的剧而已,至于其他的,她是一部不落,但说多了老公也未必知道。

也许是对科研不感兴趣,也许是对可控核聚变的重要性没有确切的了解,总之她十分快速的就从这个新闻里脱离出来,接着注意到了这个让她更加意外的话题。

总设计师居然是洛珞!他不是数学家吗?怎么搞上核聚变了!

就算抛开洛珞导演、演员、企业老板的身份,那也是个数学家吧,这似乎和新闻上说的东西相差十万八千里。

又是物理学家,又是地质学家,还参与什么工程?!

一开始他们只觉得洛神长得很帅演技很好,又有高考状元的加成才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人。

后来才发现,人家不仅能演,还能编会导,一连几部电视剧,电影都是口碑,热度,票房的大丰收。

这还完,一转眼,洛神成了洛教授,拿了那个媲美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还解开了什么世界级的数学难题。

好吧,这他们也勉强接受了,好歹有着高考状元的“前科”在,好接受一点,即便他们可能也完全不了解,高考状元和菲尔兹奖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但现在又突然告诉他们,洛神这三年来还带着团队攻克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怪不得这两年都看不到你的新戏了,拍完《流浪地球》到现在也没个动静,合着不声不响的干了这么大的事!

洛神,你有多少事瞒着我们啊?!

此时屏幕里新闻还在继续播报着。

画面切换,是首次点火瞬间主控中心内的情景:

无数监控屏幕数据瀑布般流动,核心大屏上,一个复杂的几何结构被密集激光束聚焦,瞬间爆发出炽烈光芒。

虽然点火之前,整个禺谷基地都戒备森严,任何人别想私下带进来电子设备,但他们还是有官方录像的,至于监控,更是遍布整个基地,随便截出来几段都是珍稀的影像资料。

而背景是压抑着紧张和期待的工作人员。

旁白响起:

“这一刻,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不仅仅是能量的点燃,更是人类前行的一大里程碑。”

屏幕快速闪过几张现场图片:洛珞在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穿着工装和安全帽,正指着图纸与工程师们交流;洛珞在指控中心,神色专注地凝视着数据屏幕;盘古堆核心部件——巨大光滑、充满科技感的真空杜瓦基环吊装入位瞬间。

似乎是担心刚才一闪而过的画面,大家没能注意到洛珞的存在,主持人继续播报道:

“这项突破性成就的总设计师,是年仅26岁的洛珞,在他的带领下,‘盘古工程’团队仅用三年时间,就在这座曾经宁静的渔岛上,建成了这座代表着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聚变反应堆——‘盘古堆’。”

屏幕再次切换,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专题片段:

画面穿插基地昼夜施工、工程师们专注调试设备的场景,旁白切换成更富叙事性的声音:

“‘盘古’之名,寓意开创,洛珞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正用行动书写着新的神话,总设计师洛珞教授,以其非凡的数学直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对工程极致细节的苛刻要求,保障了项目的成功推进。”

“是他,在传统模型陷入瓶颈时,另辟蹊径,重构模型框架,成功设计了关键性的‘龙睛’构型靶丸,解决了聚变点火的核心难题——能量均匀注入与压缩稳定性。”

“他自学地质工程,确保庞大工程的根基稳固;在关键部件安装的千钧一发之际,是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冷屏组件的细微缺陷,并创新性地提出‘波状褶皱’补偿方案,避免了潜在的重大隐患,挽救了数月的工期……”

“每一次精准的计算判断,每一次对误差的不容妥协,都为最终的‘盘古’点火铺平了道路。”

随即便是对洛珞和其团队长达十分钟的全方位描述和夸赞,那样子,简直恨不得把他这三年来所有的辛苦付出,全部压缩到新闻里播报一遍。

没错,这当然是广电提前安排好的。

不,应该说是宣传部接到的指示,他们只是执行者罢了。

整个新闻内容,除了凸显盘古堆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厉害,就是在讲述洛珞的辛苦和牛逼之处,当然了,这两件事在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件事。

其目的非常明确——给洛珞撑腰。

之前网络上的声音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既然洛珞自己不着急处理,想让风再吹一会,他们当然尊重洛珞的意见。

如今聚变堆点火成功,风也来了,是时候给洛珞平反了。

无论是之前是不明是非的群众被煽动,觉得洛珞的品行有问题,还是那些一惯支持着洛珞的粉丝,只是因为他这两年出镜率太低,不断的询问他人去哪了。

这次,他们都要明明白白的给所有人一个答案。

洛珞这三年没拍戏,很少露面,不是在休息,不是在玩乐,他在做的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一直到画面回到主控中心首次点火成功瞬间:数据定格,峰值功率53.8兆瓦,Q值>1.07的字样清晰显示在大屏上。

画面中是激动的科研人员相拥欢呼,而洛珞的身影则在画面边缘,虽面带欣慰,眼神却已沉稳地望向后续监控屏幕。

主持人:

“同志们,朋友们!盘古堆的成功点火,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迈入了全新的纪元,为人类开发利用清洁、无限的聚变能源开辟了广阔前景!”

“这份沉甸甸的硕果,是以洛珞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科学家,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钻研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情怀,夜以继日、不懈奋斗的结晶!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画面最终定格在盘古堆在黄泽岛上拔地而起的全景照片,远处是碧海蓝天,象征无限的未来。

背景音乐渐强,是恢弘而充满希望的旋律。

主持人:

“这束在东海之畔点燃的聚变之火,是献给全国人民、献给全人类的新年最珍贵礼物!它照亮了通向能源自由之路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向以洛珞教授为代表的全体科研工作者致敬!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未来!”

……

今天的新闻联播格外的长,一直播报到八点整才彻底落下帷幕,其中有半个小时都是在诉说着盘古堆点火的事。

显然上面也是下定了决心,把之前低调的日子,退出ITER受到白眼,全都一下子补回来,狠狠的出口气。

毕竟这可是可控核聚变啊,多少科研学者和研究机构做梦都想完成的成就,如今让他们率先完成了。

效果也十分显著,这边新闻还没有播完,另一边的时光博客上,数个相关话题以火箭攀升的速度往上窜着,而且短短半个小时,就霸占了整个榜首和前列的位置。

#盘古试验堆点火成功#

#可控核聚变#

这两个词条在新闻刚播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牢牢定死在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首位,作为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这是毫无疑问的。

毕竟可控核聚变虽然高端,遥远,但知道的人却并不少,尤其是近两年来的科幻电影里,只要是高科技,似乎就少不了这个概念。

这就导致不少人,尽管对科研并不关心,但依旧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这个名词,也深知其厉害。

“元旦放个假,一觉从下午睡到现在,屋里一片漆黑,拿起手机一看我们掌握可控核聚变了?我这是睡到了哪年?”

有对此感到难以置信的,这是普遍了解基本科研知识人们的想法,明明之前一点预兆都没有,突然就宣称解决了,还直接点火成功,让他们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泪目了!从1955年受控核聚变概念提出,到托卡马克几十年磕磕绊绊,ITER扯皮不断……谁能想到另辟蹊径的激光约束路线在华国率先撞线!之前只以为我们是参与者,没想到现在是领跑者!”

相比之下,这种就了解的多了,甚至连ITER的退群事件也关注过,要知道,当时这个消息虽然没有保密,但很多词条也属于违禁词,正常老百姓很难在网上了解到太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