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01章 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

第401章 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1 / 2)

2011年1月1日,上午时分。

距离盘古堆那石破天惊的点火成功,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个小时。

禺谷基地主控中心的喧嚣已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专注的键盘敲击声、规律的系统运行嗡鸣,以及屏幕上飞速滚动的庞杂数据流。

只不过尽管这些工作依旧繁杂枯燥,但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脸上,都看不出丝毫的不耐烦,倒是眉间的喜悦充分暴露了他们此刻的心情。

洛珞坐在主控台前,昨天他一直工作到了深夜,今天上午又高强度运转了半天,不过眼神依旧锐利,只是眉宇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丝倦色。

他面前并列着数块屏幕,一边是实时更新的核心运行参数,一边是不断汇总的“冷屏区域隐患确认”、“粒子通量谱关联性分析初步报告”等关键数据页面。

他手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理解的符号和批注。

副总工程师王世峰低声汇报着最后几项预定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洛珞偶尔点头,或简洁地指示下一步的处理方向。

“好了,老王。”

洛珞终于合上笔记本,捏了捏眉心:

“主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框架已经建立,核心安全点基本确认,让核心岗位轮班休息,数据封存备份严格按照S级规范执行,剩下的周期性监测按常规程序运行。”

王世峰明显松了口气:

“明白,总师,您也去歇会儿吧?这眼睛都是红的了,点火已经成功,您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洛珞没直接回应,只是轻轻摆了摆手。

他起身,脚步沉稳地走到他办公室内设的专线保密电话前。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沉重的话筒,手指在加密按键上熟练地输入了一长串授权码。

短暂的等待音后,电话被接起。

“领导,我是洛珞。”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熬夜后的微哑,却异常清晰沉稳,甚至听不出丝毫成功的亢奋情绪。

电话那头传来首长熟悉而沉稳的声音,带着全然的关注:

“小洛啊,辛苦了!盘古堆情况如何?”

“正要向您做详细汇报。”

洛珞的语速不快,条理极其分明,如同做一项重要的科学报告:

“盘古堆首次点火运行持续稳定已达20小时07分,当前输出功率为53.8兆瓦,能量增益值Q稳定在1.07以上,没有异常衰减,核心聚变燃烧区状态维持良好,符合‘龙睛’构型预期,关键约束指标未偏离设计包络。”

“根据您的指示和我布置的任务重点,已完成点火后所有预设安全监测项目,目前所有传感器反馈均在安全阈值内,未发现塑性屈曲或其他结构失效征兆。”

“完整的等离子体粒子通量谱与中子产量时间关联性分析正在进行深度处理,初步数据表明内爆压缩与能量输运效率比模拟推演更佳,所有系统操作日志、核心参数、原始波形数据已按要求启动‘深海仓’三重加密封存流程。”

“各子系统监测正常,工程验证阶段首日数据采集量巨大,但总体符合预期,我们已安排好后续的稳定运行和阶段性性能测试方案。”

电话那端沉默了几秒,显然是在消化这些详尽且关键的信息。

“好!非常好!”

首长的声音透出由衷的赞许和终于彻底放下的重担感:

“每一项都至关重要!数据完整、过程安全、结果优异!你和整个团队打了一场近乎完美的硬仗!这证明我们退出ITER,走自己的路,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历史会记住今天,记住你们!”

洛珞没有因赞扬而动摇:

“这是大家的功劳,是无数人夜以继日的心血换来的,数据目前看是初步验证了可行性,但距离真正的工程化、稳定商业化运行,还有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和工程瓶颈需要克服。”

“明白!科学精神就是要永远保持清醒和探索的欲望。”

领导点了点头赞同道,关于洛珞和团队的表彰当然不会只是在电话里说几句,具体的表彰大会还要研究一下,专门召开一个才行,到时候他打算亲自出席。

不过眼前还有一个更加着急的事情,需要看下洛珞的意见:

“盘古堆如今已经点火成功,我们便没有再藏着的必要了,这个消息我打算今天就直接公开,不过关于公开多少,哪些数据可以透露,哪些数据还需要高度保密,洛总师还得再辛苦一下。”

领导话锋一转突然说道。

是的,关于点火成功的消息,他已经决定要公开了。

甚至早在点火之前,他便已经让人专门开会研讨过这件事了。

毕竟伴随着点火成功,后续输电,以及大规模建堆等一系列事情动静太大,想瞒也不可能完全瞒住,总不可能东西研究出来但不用吧。

电网改造的动静根本藏不住……舟山老百姓眼看着高压铁塔往孤岛延伸,难道要编个风力电站的谎话?

因噎废食也太不可取了。

那不如就大大方方的公开,索性还能有个一鼓作气的势头,这番成功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国民自信心和凝聚力。

至于肯定会引发其他几方的目光和妒忌,甚至会采取一系列后续行动,他们也早有预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办法的。

毕竟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来着,如今的华国可不是五十年前的华国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洛珞判断哪些数据能当新年贺礼,哪些要锁进保险柜?

洛珞闻言先是应了一声,钢笔在参数表上迅速飞舞着,主屏幕分列着实时数据流:

[等离子体约束时长]:20:07:03√(公开)

[超导线圈峰值场强]:12.5T×(屏蔽)

[输出功率]:53.8MW√(公开)

[燃料循环周期]:※需脱敏处理

“功率数据和持续时间可以公开。”

洛珞的指尖划过冷却剂回路三维图,率先确定了这两个最无关痛痒的数据。

倒也不是无关痛痒,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但重要的是这个结果而已。

对其他研究所来说,拿着这两个其实是结果的数据回去,当然一点用也别想有。

“但超导磁体场强值必须修改——实际12.5特斯拉会暴露'波状褶皱'补偿结构。”

他又再次补充道。

至于像是中子产量谱、燃料循环周期等重要内容更是想都不要想,前者藏着'龙睛'自持燃烧的相变阈值,后者会导致他们可以反推出激光相位精度。

领导这边一边点头,一边让秘书抓紧把洛珞的话都记下来。

随后他又说起了此次的数据问题:

“梁敬仁同志担心公开Q值1.07会让人轻视我们,毕竟商业堆要Q>10……”

不过洛珞却直接反驳道:

“这正是战略误导点,他们以为我们离实用化很远,实际上盘古堆的'龙睛'构型已具备Q值跃升至20的潜力——只要保留中子谱分析数据。”

是的,盘古堆的目前表现出来的数据还很平常,但没人知道这只是洛珞为求保险的保留数值,严格按照试验期的标准数据来。

实际上早在建堆期间,他们就已经能稳稳的把Q值提升到10以上了,甚至直到现阶段已经有20的潜力了。

但除了他本人,以及高度保密的相关团队外,就连领导和张云超等人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这件事也完全可以当做一个烟雾弹扔出去,让其他有不轨之心的人稍微松懈一点。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当初让那几方知道了他们的Q值能做到10以上,恐怕就不是在ITER会议上联手逼迫那么简单了。

那估计宁可撕破脸,也决不能让华国点火成功。

但……现在随着他们盘古堆的成功,一切都晚了,能源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他们已经彻底迈出去了。

“经过首轮点火后核心参数反演和构型模型验证,其内部物理过程已达到自持燃烧阈值,在优化燃料层密度梯度和磁场动态反馈算法后,我们有九成以上把握,能在下一次点火试验中将Q值……提升至15到20区间,实现净能量输出的跃迁。”

洛珞此话一出,话筒另一端陷入了长达数秒的沉默,唯有轻微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通过电波传递过来。

老人紧握着红木座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一向沉稳的声音此刻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洛总师,你的意思是……商业化聚变堆的核心门槛,现在已经……跨过去了?”

“是的,领导。”

洛珞的声音带着工程师特有的冷静:

“‘龙睛’构型的稳定性和能量放大效应远超理论预期,这意味着,我们已初步掌握实现聚变堆工程化、商业化运行的关键钥匙,下一步的重点不再是技术突破能否达成,而是如何安全、高效、经济地将大型化聚变堆推向实用。”

老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要压住胸腔中翻涌的惊涛骇浪。

“好……好一个洛总师!好一个盘古开天!”

他连声赞叹,语气由震惊迅速转为凝重:

“这真是……新年伊始,小洛啊,你可真是给了我,不……是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大惊喜啊,这将是2011年,整个华国收到的最好的一份新年礼物。”

即便再外行的人,也清楚Q值大于1,和Q值到达20的区别,这是真正的天差地别。

前者就像是盘古堆,最多只能叫试验堆,不是不能用,而是没法商业化的铺开。

毕竟你供给一个大城市都费劲呢,要真指望盘古堆来供电,那得在全国建造几百个同样规模的试验堆才行。

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虽然电能的造价相比之下低了,但如果包括成本这么一算的话,其实也没有低太多,起码对能源格局短期内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但Q值一旦大于10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十倍的差距啊!

意味着这个级别的聚变堆已经具备了真正商业化的前提,更别提有希望达到20甚至更高了。

如果再进一步,那么一个这样规模的聚变堆,甚至能满足一个省的用电供给,这可就太实用了。

即便短期内不再取得进步,他们建个十几个,也基本可以缓解全国的能源问题了。

更何况……领导紧紧握着电话,看着屏幕上L的代号久久不语,更何况有洛珞这样的总设计师在,恐怕20也远非终点。

从0到1他只用了一年多,从1到20又用了一年多,感觉这么下去,即便哪天他突然收到消息:‘Q值突破50了!’,他似乎也只会微微一笑,说一句:

“正常,小洛干出什么来我都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