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 第244章 所有人都在瞩目!所有人都在关注!

第244章 所有人都在瞩目!所有人都在关注!(2 / 2)

另一个导演反驳:“你懂什么野原广志最擅长的就是把没人看好的题材拍火。之前《暗芝居》,谁看好凌晨档的动画结果收视破了12%。这次的纪录片,说不定也能创造奇迹。”

台长敲了敲桌子:“好了,别争了。从下周开始,密切关注《舌尖上的霓虹》的收视和口碑。要是反响好,咱们就联系东京台,看看能不能引进播放权,或者跟他们合作,拍名古屋的美食特辑。”

在札幌,北海道放送的编导们也在关注《舌尖上的霓虹》。

一个编导说:“野原广志拍的是关东的美食,咱们北海道的海鲜也很有名,要是他的片子火了,咱们也可以拍一部北海道的美食纪录片,说不定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

另一个编导点头:“我听说野原广志还设计了熊本熊和秋田犬的吉祥物,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要是咱们的纪录片能跟旅游结合起来,肯定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一时间,全霓虹的电视台都在关注《舌尖上的霓虹》,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轻导演,能不能再一次打破纪录,把冷门的纪录片拍出新高度。

而此刻的东京市电视台,高桥一夫正看着市台情报部送来的报告,脸色越来越难看。

报告上写着:“《舌尖上的霓虹》预热效果显著,关东地区观众期待度高达78%,丸井酱油已决定独家赞助,赞助金额达两千万日元。”

他把报告往桌上一摔,对着山田淳和佐藤隆吼道:“你们看看!野原广志的纪录片还没播,就拉到了两千万的赞助!咱们的《东京周边探访》,预热了这么久,才拉到三千万,还都是小广告商!你们到底是怎么做事的”

山田淳和佐藤隆低着头,不敢说话。

高桥一夫深吸一口气,语气稍微缓和了些:“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你们立刻调整宣传方案,把神木俊介的粉丝见面会提前,再联系几家时尚杂志,多拍点他的专访——一定要抢在《舌尖上的霓虹》播出前,把观众的注意力拉回来!”

“嗨!”山田淳和佐藤隆连忙应下,转身就往外走。

看着他们的背影,高桥一夫拿起桌上的《舌尖上的霓虹》宣传海报,眼神里满是忌惮。

他知道,这场黄金档的竞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而野原广志,这个年仅23岁的导演,已经成了他最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野原广志团队刚结束第三集的拍摄,正准备返回东京。

车子驶在高速上,本田樱子看着窗外的夜景,忽然说:“广志君,你说咱们的片子播出后,会不会真的像服部桑说的那样,带动地方的旅游业啊”

广志笑着点头:“肯定会。你看野水桑的鱼铺,现在已经有东京的食客特意开车去千叶吃生鱼片了。等片子播出后,群马的老街、琦玉的普通家庭,说不定都会成为游客打卡的地方。”

松井雄一也跟着说:“要是真能这样,咱们也算做了件好事。既拍了好片子,又帮了地方的人——比那些只追求收视的综艺有意义多了。”

斋藤茂坐在后排,嘴角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路灯,心里忽然觉得,跟野原广志一起拍片子,比之前在关东台拍那些枯燥的地方新闻,有意思多了。

车子继续往前开,朝着东京的方向。窗外的夜景越来越亮,就像《舌尖上的霓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广志低头看着手里的分镜稿,上面画着第四集的内容——拍的是京都的老字号和果子铺。

这部纪录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温暖的故事,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人感受到霓虹的温度。

……

东京市电视台的会议室里,空气像灌了铅一样沉。

高桥一夫把手里的《朝日新闻》往桌上一拍,报纸边缘的褶皱被震得发白,他盯着对面的山田淳和佐藤隆,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火气:“你们看看!野原广志的纪录片还没播,地铁灯箱、报纸版面全是他的宣传!再看看咱们的《东京周边探访》,除了神木俊介的粉丝群里有讨论,普通观众谁在意”

山田淳攥着笔的手紧了紧,小声说:“高桥副台长,我们已经联系了三家时尚杂志,下周会发神木俊介的专访,还计划在浅草寺办粉丝签名会——”

“不够!”高桥一夫打断他,手指在桌上敲得咚咚响,“野原广志定了10月15号黄金档,咱们也改!把神木俊介那档《俊介的东京漫游》提前,就跟《舌尖上的霓虹》撞同一天同一时段!”

佐藤隆愣了一下,连忙说:“可是副台长,《俊介的东京漫游》原本定在11月开播,素材还没剪完,现在改时间会不会太赶”

“赶也得赶!”高桥一夫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东京塔,语气里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劲,“田中市长把市台交给我,不是让我输给一个23岁的毛头小子的!神木俊介是麒麟集团力推的艺人,粉丝基数摆在那儿,难道还赢不了一部没人看的纪录片”

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企划案,扔给两人:“这是新方案,让神木俊介去拍东京的网红餐厅,每集跟一家店的老板互动,再表演个即兴唱歌——年轻人就吃这一套!告诉神木俊介,要是这次能压过野原广志,市台明年给他开个人综艺!”

山田淳和佐藤隆对视一眼,只能点头应下:“嗨!我们这就去跟神木桑的经纪人对接。”

消息像长了翅膀,当天下午就飘遍了整个霓虹影视圈。

东京台制作局的茶水间里,几个编导围着微波炉等热饭,话题全离不开这场“黄金档对决”。

“听说了吗市台要让神木俊介跟广志君撞档!”一个年轻编导压低声音,眼睛里满是兴奋,“这是明着宣战啊!”

另一个老编导喝了口茶,笑着摇头:“高桥一夫这是急糊涂了。神木俊介那档节目我看过样片,全是摆拍的互动,跟广志君拍的人文纪录片根本不是一个路子——他以为靠偶像的脸就能赢”

正在擦杯子的浅野贵太刚好听到,插了句嘴:“广志君拍《舌尖》时,连野水桑磨荞麦粉的转速都要算着光的角度,神木俊介拍餐厅只会对着镜头比v字手势,观众又不是傻子。”

这话很快传到了其他电视台。大阪读卖电视台的制作部会议上,部长拿着市台的新排播表,跟下属们打趣:“东京市台这是被逼急了啊,拿偶像综艺撞人文纪录片,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下属们都笑了,一个编导说:“主要是野原广志的口碑太硬了,《七武士》《深夜食堂》摆在哪儿,观众信他啊!神木俊介除了绯闻和粉丝应援,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名古屋中部日本放送的会议室里,台长看着手里的收视预测报告,对导演们说:“你们盯着10月15号的收视数据,我倒要看看,野原广志能不能再创造奇迹——要是他赢了,咱们就联系东京台,把《舌尖上的霓虹》的播放权买下来。”

不光电视台,边小报也闻着味儿凑了过来。《东京娱乐周刊》的头版用了超大号字体——《黄金档对决!野原广志vs神木俊介,10月15日见分晓》,,神情专注;右边是神木俊介在粉丝见面会上比v字的照片,笑容刺眼。

报里还写了段“业内爆料”,说高桥一夫为了赢,给神木俊介加了三倍预算,连餐厅的食材都要从法国空运——字里行间全是调侃。

到了晚上,新宿的居酒屋里更是热闹。

几个影评人围着一张矮桌,桌上摆着烤秋刀鱼和生啤,话题从一开始就没离开过这场对决。

头发白的佐伯明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啤酒,笑着说:“我从业三十年,还是头一次见用偶像综艺撞人文纪录片的——高桥一夫这是把市台的脸都丢尽了。”

旁边的年轻影评人山田启介附和道:“可不是嘛!野原广志拍《舌尖》,光是跟野水桑聊捕鱼技巧就聊了三个小时,神木俊介拍餐厅,连鱼的品种都分不清,只会说‘好美味’,这能比吗”

另一个影评人佐藤清放下筷子,语气里带着点不屑:“现在的偶像啊,除了刷脸什么都不会。去年有个偶像拍美食节目,把味噌汤说成酱油汤,还说‘反正都是咸的’——这种人拍的东西,只会教坏年轻人,哪像野原广志,拍《超级变变变》让邻里之间多了交流,拍《深夜食堂》让大家想起家人的味道,这才是做内容该有的样子。”

佐伯明放下酒杯,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我跟几家报社的影评版都打过招呼了,到时候就算市台给再多好处,我也得给《舌尖》打高分——咱们做影评的,总得有点道德操守,不能为了钱丢了良心。”

“佐伯桑说得对!”山田启介立刻点头,“我已经写好初稿了,重点写《舌尖》里的人文细节,比如野水桑收网时的眼神,佐藤幸助磨荞麦粉的老机器——这些都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比神木俊介的假笑有分量多了。”

佐藤清也跟着说:“我打算采访几个看过样片的业内人,突出《舌尖》的镜头语言——斋藤茂调的光,能把金枪鱼的纹理拍得像会发光一样,这种专业度,市台的节目里根本看不到。”

居酒屋的老板端着盘子走过,听到他们的聊天,忍不住插了句嘴:“各位老师,我也支持野原导演!我女儿今年18岁,平时只追偶像,上次看了《深夜食堂》的预告片,居然跟我说‘想尝尝外婆做的关东煮’——这种能拉近家人距离的片子,比那些只会让年轻人疯狂尖叫的偶像节目好多了!”

佐伯明笑了,举起酒杯:“来,为了野原广志的《舌尖》,干杯!希望10月15号那天,能让更多人知道,好内容从来不是靠脸撑起来的!”

“干杯!”几个人的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啤酒沫溅在桌上,又被老板笑着用抹布擦掉。

而此刻的麒麟集团艺人事务所里,神木俊介正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他穿着最新款的阿玛尼西装,头发用发胶梳得一丝不苟,经纪人山口启介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市台的新企划案。

“俊介桑,市台说只要这次收视能超过《舌尖上的霓虹》,明年就给您开个人综艺,还会请顶级音乐制作人帮您做专辑。”

神木俊介对着镜子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超过野原广志太简单了。他拍的那些老渔民、老铺子,除了老头老太太谁看我去拍网红餐厅,再唱首歌,我的粉丝肯定会守在电视前看——到时候收视出来,看高桥一夫还敢不敢小瞧我。”

山口启介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俊介桑,野原君的口碑很好,《七武士》《深夜食堂》的观众基础也扎实,咱们还是小心点好——”

“小心什么”神木俊介转过身,眼神里带着不耐烦,“他就是个只会拍老掉牙题材的家伙!我可是麒麟集团的重点艺人,佐藤社长都要让我三分,他野原广志算什么”

他拿起桌上的镶钻手机,翻出跟渡边彻的聊天记录,嘴角露出一丝阴笑:“再说,我还有后手。要是到时候收视没把握,就让渡边彻那边放点‘料’——比如野水正泰的鱼铺卫生不达标,或者佐藤幸助的荞麦粉过期,到时候看谁还敢看他的纪录片。”

山口启介心里一紧,却不敢多说——他太清楚神木俊介的脾气,要是反驳,说不定又要被摔东西。

而此刻的东京台剪辑室里,野原广志正和桥本一郎一起看《舌尖上的霓虹》第二集的初剪。

屏幕上,佐藤幸助转动磨粉机的画面缓缓闪过,荞麦粉落在竹筛里的簌簌声清晰可闻,广志指着屏幕说:“这里的配乐再轻一点,突出磨粉机的声音——这是老手艺的声音,比音乐更有力量。”

桥本一郎点头记下,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说:“广志君,外面都在说市台要让神木俊介跟咱们撞档,你就一点不担心”

广志抬起头,眼里没什么波澜,他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担心什么观众要看的是好内容,不是明星的脸。咱们把片子拍好,让观众看到野水桑的执着、佐藤桑的坚守,这就够了。”

旁边的本田樱子抱着笔记本凑过来,兴奋地说:“广志君,刚才收到千叶县厅的消息,野水桑的鱼铺最近多了好多东京来的食客,都说等着看咱们的片子呢!还有群马县的老街,已经有旅行社联系县厅,想做‘荞麦面文化游’的线路了!”

广志笑了笑,眼神里多了点暖意:“你看,好内容自然会有人认可。神木俊介的综艺或许能吸引一时的流量,但能让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那些有温度的故事。”

这时,广志的手机响了,是服部忠打来的。

他接起电话,服部忠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广志君,我刚跟东京地铁公司谈好,10月10号开始,会在地铁车厢里播放《舌尖》的30秒预告片,还会在站台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野水桑收网的镜头——咱们要让更多人知道,15号晚上有一部值得看的纪录片。”

“多谢服部桑。”广志的语气里带着感激,“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广志看着屏幕上佐藤幸助和儿子和解的画面,心里忽然很清楚——这场黄金档对决,从来不是他和神木俊介的较量,而是“有温度的内容”和“流量噱头”的较量。而他相信,前者永远会赢。

10月10号那天,东京的地铁里果然多了《舌尖上的霓虹》的预告片。

早高峰的车厢里,一个穿西装的上班族盯着屏幕,看到野水正泰收网的镜头时,忍不住跟身边的同事说:“我爷爷以前也是渔民,跟野水桑一样,总说‘大海不会骗人’——15号晚上我得回家看这个片子。”

旁边的女学生也凑过来说:“我妈妈昨天看了报纸,说想看看群马的荞麦面铺,说跟她小时候住的老街很像。”

而市台那边,神木俊介的《俊介的东京漫游》也开始预热。

他在粉丝见面会上拿着麦克风,对着台下的粉丝喊道:“10月15号晚上八点,我会带大家去吃东京最好吃的网红餐厅,还会给大家唱新歌——一定要准时看哦!”

台下的粉丝尖叫着举起应援牌,场面热闹得很。

但在普通观众的讨论里,更多人还是在说:“野原广志的纪录片好像很有意思,15号晚上看看吧。”

10月15号越来越近,整个关东地区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期待的味道。

东京台的制作部里,松井雄一已经把摄像机擦得发亮,准备当天去野水桑的鱼铺拍观众反应;

本田樱子整理好了所有采访笔记,等着片子播出后做后续宣传;斋藤茂则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播放设备,确保当晚不会出任何差错。

而野原广志,依旧每天泡在剪辑室里,对着屏幕调整每一个镜头的节奏。

桥本一郎偶尔会问他:“广志君,要不要看看市台的样片”他总是摇头:“不用,咱们做好自己的就行。”

一切都在朝着10月15号的晚上八点钟走去。

而这,就是野原广志的《舌尖上的霓虹》,在关东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播放的人文纪录片。

ps:继续厚着脸皮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