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知道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的道理。
所以,初代潜水艇设计得非常简陋:
能不要的东西,通通不要;不能去掉的东西,也去掉了不少。
从无到有,能用就行。
才讲了一个时辰,就把关键点全讲完了。
其一,做一个酒桶状的密封船,长约七八尺,宽约四五尺,约莫一张床大小。
三个人坐进去富余,四个人坐进去嫌挤,就可以了。
上方扣一个脸盆状的瞭望顶,便于行进时观察方向。
其二,打一个三叶螺旋桨,和船舵一起安在尾部,用两根铁杆伸进舱内。
连接螺旋桨的短杆,尾部做成曲形,方便摇动。
其三,做一个羊皮囊,开口钉夹在船壳的小孔上,联通船外。
就这样,一艘既可以前进、后退、转弯,又可以上浮、下潜的潜水艇,就初具雏形了。
出发前,使者和两个士兵坐进舱内,放入一些铁块,令船身慢慢往下沉。
不用沉得很深,水面刚好没过船体,露出瞭望顶就可以。
需要上浮,就把羊皮囊的水挤出去;需要下潜,就放开羊皮囊,让水流入囊中。
怎么往前走呢?
简单。
舱内一个士兵手摇铁杆,让螺旋桨转起来,推着船体前进。
指挥官站起来,一面从瞭望顶看方向,一面掌舵调整行进方向。
简陋是简陋了点,不过掖河很平静,没什么风浪,路程也不远。
晚上出发,慢慢顺流而下,两个时辰之内,应该能潜越包围圈,抵达海边。
陈子履讲得很细致,务求让几个工匠明白原理,不要自作聪明擅自改动。
几个工匠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默默念叨:“这是什么怪东西?真的能用吗?”
苏钧直冒冷汗,心想:“坐在这玩意里面,真的不会被淹死吗?”
孙元化则若有所思。
因为他很快发现,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里,蕴含着大量学问。
比方说那个三叶螺旋桨,就是从没见过的东西。
向左转就前进,向右转就后退,比划桨方便多了。就是不知道推力如何,走得快不快。
至于用羊皮囊控制浮潜,又暗合西学里的阿基米德原理,真是妙哉。
三人均愣在当场,久久回不过神来。
陈子履似乎没察觉众人的异样,表情轻松地问道:“就这些,很简单吧。两天之内,能不能造出来?”
一个木匠犹豫良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兵宪恕罪。既然有了羊皮囊,为何不派死士游过去呢?用一个木盒装书信,里面再包几层油纸,不会泡坏的。”
“那不行。”
陈子履当即拒绝:“除了书信,还要运两根莱阳火箭出去,给黄龙瞧瞧。那玩意别说泡了,受潮都不行。”
他不方便说太多,让木匠、铁匠、箍桶匠只管造,不用管行不行。
尤其是木匠,得多找几个帮手,动作要快。
木料就不要讲究了,反正用不了三个月,泡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