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招空手套白狼(1 / 2)

郑昌是药行老江湖,眼珠子咕噜转了几圈,很快明白话里的意思。

心中不断盘算个中得失,越想越觉得,这个买卖做得。

原来,当年明太祖有感百姓贫苦、治病艰难、多信巫蛊,特下旨沿袭宋元旧例,创立惠民药局。

按例,惠民药局不得盈利,除了不收诊金之外,还免费供给药材。

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收一些药费,定价亦十分低廉。

两百多年来,药局名声甚好,一直是大明百姓寻医问药的首选。

可惜,随着世道渐乱,各府县税赋渐少,拨给的经费越来越少。

没有钱,大夫也变不出药材来,惠民药局所备的药材种类,也常常少得可怜。

但凡稍微贵一点的药材,一概没有。

病患从药局出来,往往还要去药行再补几味。如果不是常见病症,更是连一味药都没有。

尽管那些病患都很穷,可禁不住多呀,每服赚个十几文,几十文,一天也不少了。

若真按陈子履的承诺所行,所有病患全部荐至仁德堂补药,三年之利润,恐怕会高达上千两,甚至更多。

况且仁德堂自己就是卖药的,市价八百两的药材,只需四、五百两本金,差不多就能办齐。

细细算下来,还真是赚大发了。

郑昌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可行。唯有一点,病患怎会乖乖听话,非去仁德堂补药不可呢?

陈子履听完这个忧虑,晒然一笑:“郑老板多虑了,坐班大夫只需说,就你家的药特别对症,病患还特意去别家不成?除非仁德堂货次价高,专宰穷人,把乡亲都惹恼了。”

“不敢不敢,小号从来诚信经营,不敢做奸商。”

“谅你也不敢。”

陈子履又说了一些小套路。

比方说,仁德堂可以派个大夫到药局义诊,亲自吹嘘;

或者药局可以给穷人发个牌子,带着去仁德堂补药,可抵十文之类。

多管齐下,那就万无一失了。

郑昌听完那么多花样,眼都直了。我的个娘,生意还能这样做?

暗叹自己开药行几十年,怎么没想到。

陈子履见对方态度松动,只差临门一脚,于是放下茶盏,肃了肃容:“本县要的是官声,断然不会因为几百两银子,坏了大事。郑老板若还觉得勉强,这差事,本县可以找别家。”

郑昌听到这里,哪里还会不明白。

别说得罪了知县,往下的日子没法过。

单说,若这差事交给别家药行,一下少了那么多病患,仁德堂不得被挤兑死了。

暗想:“无非亏个几百两,就试试吧。”

于是一咬牙,点头应承下来。

陈子履十分欣慰,让吴掌柜拿来笔墨,当场再写下条子。

郑昌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仁德堂奉官府之命,筹办药材。全县巡检司、药行等,当予以方便,不可刁难。

陈子履又道:“今天便开始筹备,切勿耽搁。先把贵号库存送到药局,三天之内,全部筹办清楚。”

郑昌满口答应,将条子、字据、清单小心收好。

然而一团疑云堵在心头,久久不消。

重开惠民药局,或许是为了官声。

可为何采办那么多治瘟之药,而且要得那么急呢?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