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没有和宋毅争辩,让孙二弟去前厅,吩咐皂隶退堂。
然后开始东拉西扯,只聊本县风土人情,不问案情。
侃了一会儿,便让孙二弟将茶满上,不再发话。
宋毅准备了好几套说辞,然而上官不接着问,他也不好刻意去提。
眼见点汤送客,他只好起身告辞,悻悻离去。
入夜时分,陈子履吃过晚饭,便让孙二弟在院中摆了几个果盘。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闷热,尽管太阳已经下山,暑气却久久不散,压得人难受。
陈子履知道这是大暴雨的前兆之一,心中不禁暗暗着急。
可惜命案被打断,立威还差点意思。
“好热啊!若有一个婢女扇风,一个捶腿,一个……就好了。”
正想着,赃罚库吏潘勇来报,钱掌柜和谢永福的罚银都收齐了。
外加涉案的15贯铜钱,30两假银,一并入库。
陈子履很满意,赏了潘勇二十文钱,盛赞他入夜还不放班,真是胥吏之楷模。
勉励他好好干,以后一定大有前途。
潘勇喜出望外,嘴都笑歪了。
要知道,知县乃一县之主,县衙之内,权柄大得惊人。
典史以下杂职、胥吏和衙役的任命废黜,均可一言而决。
知县要提拔谁,就是一句话的事。一句“胥吏楷模”,可比20文值钱多了。
潘勇连连磕头谢恩,揣着赏钱欢喜离去。
孙二弟忍不住叹道:“少东家,那钱掌柜是开当铺的,拿得出50两罚银不出奇。可谢永福就是个泼皮无赖,竟这么快筹到30两,啧啧,真是稀奇。”
“呸,你当银子真是谢永福出的呀?”
陈子履说起公堂挖坑的事。
黄有禄被敲打之后,知道自己触怒了上官,为了保住差事,才不得不自掏腰包消灾。
否则,区区一个谢永福,上哪去筹三十两巨款?
扒了他的皮也掏不出来。
又提点孙二弟,凡事要留心眼,不要那么傻
孙二弟听得直吐舌头,又恨恨道:“这帮狗腿子,真是可恨。还好东家明察秋毫。”
过了一会儿,忍不住又问道:“那桩命案,您真信了那姓宋的?”
“我信他个鬼。”
“那……那东家为何不质问他?”
“质问他?质问他有用吗?”
陈子履看了看天色,眼见月上眉梢,忽然一声冷笑:“审案问鬼,还不如看卷宗。走,咱们自己去看。”
说着,便长身而起,快步走出后院,直奔案牍库。
案牍库是县衙存放卷宗、册簿和往来文书的地方。
《明会典》载有明文,凡徒刑以上案件,卷宗至少一式三份。
一份呈交按察司,一份呈交府衙,一份就存放在案牍库,三份可互相印证。
林耀案是命案,人命大于天。
案牍库内必留有卷宗,谁也不敢轻易篡改销毁。
听宋毅的废话,还不如看卷宗。起码卷宗不会收贿赂,也不讲人情世故。
案牍库就在县衙内,离后院不远。两人挑着灯笼,一前一后,很快赶到地方。
库吏李桂听说堂尊要夜阅卷宗,面露难色。
“堂尊,案牍库一向由宋典史掌管。天色不早了,是不是明天……”
“孙二弟何在!”
陈子履大喝一声,直接打断啰嗦。
“小的在。”
“案牍库吏李桂,竟敢藐视上官,阻挠本县办案。掌嘴二十。”
“是。”